|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去美元化?中國可能會被美釜底抽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吳嘉隆評論分析文章:人民幣國際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會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甚至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壓制,對中國抽銀根。人民幣在自身條件還未具備之際,就拋出“去美元化”聲浪,引來美國警惕與反擊,未必是好事。




美中關係的緊張與對抗,並不只集中表現在地緣政治衝突而已,而是背後還有美元霸權的興衰問題。這當然是因為背後還有人民幣國際化與去美元化現象。


圍繞著這個現象的解讀,其實有很多迷思,值得進一步探討。原來我們已經不能單純談國際金融,或者單純談地緣政治,而是必須同時面對這兩者的互為表裡。

去美元化的背後,主要就是使用人民幣來做貿易的結算與支付。最近這個現象表現成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因為美國俄羅斯伊朗有經濟制裁,限制他們在能源貿易上使用美元結算系統,這就逼他們只好使用其他方式來替代,給人民幣提供了機會。這種情況下的去美元化,其實是不得已的。

第二個是俄羅斯伊朗之外的其他國家,包括一家中國企業與一家法國企業的交易用人民幣結算,中國巴西之間的一些貿易增加人民幣的使用,沙特阿拉伯要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以及東南亞國家要增加本國貨幣在貿易結算的使用。短期內爆發這些情況,使得去美元化有可能形成風潮,於是這個話題最近開始熱門起來。

能轉換成何種投資工具? “資產需求”重要性超越“交易需求”

這裡出現一個迷思,原來國際貨幣有兩大面向,第一是交易需求,進行貿易的結算與支付;第二是資產需求,包括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以及民間投資人、投資機構與銀行的安全資產,成為價值儲藏的工具。觀察一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已經不能只是侷限在交易需求而已。事實上,在這兩大面向當中,資產需求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交易需求,成為國際貨幣最重要的特質。


在貿易的結算與支付方面,人民幣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約2.7%,顯示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有在上升。美元的市場份額則從原本的超過60%,下降到目前約40%。在儲備資產方面,人民幣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約2.8%,與此同時,美元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超過90%,下降到目前約60%。

可以看得出來,美元的份量雖然在下降,但是仍然是國際貨幣當中的老大哥,人民幣的份量雖然在上升,但是還有英鎊與日圓要追趕,之後才是挑戰歐元,目前直接說要挑戰與取代美元,確實言之過早。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取得一些進展,但是要以此來宣稱去美元化,還不成熟。這裡的重點是,在資產需求方面,美元根本沒有對手,而人民幣在國際化方面是有取得進展,不過主要是在貿易結算與支付方面。


國際貨幣的較量主要在資產需求,而不是交易需求,這是因為當其他國家取得人民幣的時候,他們要考慮的是,短期內能用人民幣轉換成什麽樣的投資工具。

對照一下,美元投資人在取得美元現金之後,可以轉去買美國公債。大家都知道,美國公債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流動性高,安全性高,於是任何美元資金都可以先到美國債券市場去停靠。想像一下,如果巴西伊朗、沙特阿拉伯或俄國拿到了人民幣,那他們有一個現代化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來停靠他們的人民幣現金嗎?人民幣計價在債券市場有可信的評等機構來服務嗎?債券市場的交易價格有自由化嗎?

中國的經濟規模與貿易規模夠大,使用人民幣確實有成長空間,但是人民幣不能只有外匯市場的現代化與自由化,而是在債券市場也要配套才是。

憂結匯卡關 解除資本管制是首要挑戰

何況,人民幣國際化的真正挑戰,也是首要挑戰,是解除資本管制。相對來看,目前世界上的前五大國際貨幣都是可以自由兌換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