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商鋪"禁兒童區"火!年輕人多煩小孩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下圖是韓國首爾一間商鋪外面張貼著的標簽,後三個很常見:禁止寵物、禁止吸煙、禁止外帶食物。比較讓人費解的是第一個:禁止兒童




或許是酒吧、夜總會之類的地方?


答案是否定的。它就是一間普普通通的咖啡館。

這樣的“禁兒童區”,在韓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歡迎了.......

這種現象到底是怎麼出現的,我們從頭開始說。

2012年,韓國曾經出過一起讓無數網友憤怒的事。當時一位母親發帖稱自己帶孩子逛書店,逛餓了,就去了書店裡的餐廳

席間,孩子說去拿水,沒多久,母親卻聽到一聲慘叫,有人故意把滾燙的醬湯倒在了孩子臉上.......



母親在帖子中表示,此人不僅沒道歉,還說“自己的手也燙傷了”,接著趕忙離開了現場。

她發帖,就是想盡快抓住罪魁禍首。

當時韓國網友們非常同情與憤怒,紛紛聲討肇事者,將其罵了個狗血淋頭,警方很快介入調查,結果一看監控,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在事故發生前,孩子一直在餐廳內四處亂竄,還撞上了角落裡的另一名女子,接著小孩一句道歉都沒有,就匆忙朝著另一個方向跑去。

女子手中端著熱湯,在躲避時湯撒出來燙到了手,這才沒拿穩,不小心潑到了孩子臉上。



反轉出現之後,網友們驚覺自己這是被利用了,於是更氣憤了。

當時這事在韓國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廣泛的公共討論,緊接著,一些餐館、咖啡廳就開始禁止兒童進入。



到2014年,“禁兒童區”已經比較常見,並在之後的幾年內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甚至逐漸衍生出了“禁大叔區”、““禁YouTuber區”、“禁說唱歌手區”等等......

比如2021年,濟州島一個露營地貼出了“不接受40歲以上人士預定”的廣告,說是為了減少噪音和酒精出現的頻率,只歡迎情侶或二三十歲的女性。



還是2021年,一間開在大學附近的酒吧把自己變成了“禁教授區”,理由是“想讓顧客安心喝酒休息,不用擔心遇到教授”......

後來這張照片在韓國社交網絡瘋傳,大學教授協會提出了抗議,過一個月就撤下來了......



還有很奇特的“禁Rapper餐廳”,這個則出自首爾弘大地區的一間餐廳

弘大附近聚集著不少地下樂團跟獨立音樂人,他們經常來餐廳吃飯,但老板覺得所有音樂人裡面,Rapper最煩人:他們總是很吵鬧,喜歡在門口亂扔煙頭,其他客人也不喜歡他們......

最後“禁Rapper區”就出爐了.......



到今年五月,又有一家“禁止60歲以上老人進入”的咖啡館被媒體曝光......





歸根結底,以上形形色色的禁區都可以算是受禁兒童區的啟發,還是禁兒童的店家最多。

隨手一搜,就能搜到密密麻麻的一片,濟州島最壯觀,遍地都是......



根據濟州研究院的估計,全韓已經有大概542家禁兒童的店鋪,這還不包括酒吧這類本身就不允許兒童進的地方。

最近兩三年,允許商家設立禁兒童區甚至已經有點成為基本共識的意思了。

2021年11月,首爾的一家公司做了項民意調查,發現高達73%的民眾都表示這事可以接受;只有18%表示明確反對;剩下9%是不確定的。



這還不是只針對年輕人做的調查,實際上無論男女(下表最上方兩條);無論年齡段;無論家裡有沒有小孩(下表最下方兩條),能接受的比例普遍都在70%左右.......

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接受比例反而是最低的,只有66%。



後來有媒體采訪過三位家裡有娃的母親,她們一位反對,另外兩位支持,也比較符合上面這個比例。

反對的那位表示,如果在外面看到商鋪明目張膽地張貼著禁止兒童的標簽,會感覺到自己“被攻擊了”。

她說:“在韓國,人們對媽媽們的仇恨太嚴重了,比如‘媽蟲’這個詞(就是收入全靠丈夫的全職媽媽,含貶義)。”

“我認為‘禁兒童區’的出現,更證實了這一點。”





至於支持的兩位,觀點各有不同,第一位認為商家有權拒絕任何顧客進入,如果父母不喜歡,大可以去找允許兒童進入的區域。

第二位則表示:“當我帶著孩子出去時,經常能看到一些讓我皺眉的情況。


“有些父母不控制孩子,任他們對其他人造成不便,或是損壞店內的設施,這讓我理解了為什麼會有禁兒童區。”

她們三位的觀點,基本也就涵蓋了韓國民間對此事的態度了——

支持者認為太多家長不作為,商家有權不承擔熊孩子進門的風險;反對者則認為前者的理由說不通,如果商家能根據年齡拒絕人,是不是也可以根據膚色、性別、種族......?歸根結底,這是對兒童的歧視。



乍看起來,似乎雙方都有一定道理,那韓國官方是怎麼說的?

其實官方早就對這事定過性了。2017年,韓國人權委員會判定,禁兒童區是違反韓國憲法規定的平等權的,也跟聯合國公約不符。

然而,人權委員會的裁定在韓國並沒有法律效力......

最後,禁兒童區該怎麼流行還怎麼流行,甚至四年之後又衍生出“禁大叔、禁Rapper區”.......

所以,盡管在理論上,爭論已經結束了,但事實上,雙方恐怕還得爭好一陣子。



(不允許16歲以下進入的首爾國家圖書館)

對於這個以低生育率著稱的國家來說,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好消息。

在過去16年間,韓國已經花了2000億美元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效果......只能說微乎其微。



十幾年間韓國生育率依舊不斷走低,到去年再度打破紀錄,來到了0.78,歷史最低值。



作為對比,同樣以低生育率著稱的日本是1.3;而保持國家人口穩定,需要至少2.1——韓國早在八十年代就跌破了2.1。




某種程度上,禁兒童區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到底有多少人不喜歡小孩,或至少視他們為麻煩。

另一方面,即便想生孩子的准父母,見到社會上這麼多不歡迎孩子的現象,恐怕也得猶豫猶豫。

這就是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了前文提過的人權委員會以外,也有一些人在抗衡禁兒童區的流行。

然而他們的努力能不能奏效,就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5月5號,韓國兒童節這天,基本收入黨(韓國一個小型黨派)的領導人,也是國會議員龍惠仁(???),帶著不到兩歲的孩子站上了議會的講台。



此舉多少有點反抗的意味,因為議會通常都不會出現孩子的身影。

在台上,她堅決地表示:“我們的社會必須重生,變成一個能包容兒童的社會。”

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她患上產後抑郁,丈夫想帶她出去散心,結果就走到了一間禁兒童咖啡館。

她的心情更不好了,淚水不受控地滴下來。她感覺“社會不想要她這樣的人”。

在生孩子之前,她還沒意識到禁兒童區的到底有多普遍。然而生完之後,她才發現她想去的所有餐廳咖啡館都不允許她帶孩子。



後來恢復工作,她提交了一份《兒童陪伴法案》,希望國會允許議員帶兩歲以下的嬰兒進入。



然而快兩年過去了,該法案仍未通過。

除了她以外,上個月濟州島也做過類似努力,當地政府起草了一項法案,希望能禁止商家設立禁兒童區。

本來預定在19號投票,結果還沒開始就遭到了眾多商戶的強烈反對,最終投票以延期告終,也不知還會不會重啟.......



以上兩方的努力,其實都沒有收獲什麼成果。

在禁兒童區大行其道的今天,想改變人們的觀念可能已經很難......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專門研究韓國文化的延世大學教授,邦妮·蒂蘭(Bonnie Tilland)解釋道:



“二三十歲的韓國人,普遍有著非常強烈的個人空間概念,他們越來越難以忍受身旁有吵鬧的孩子或老人。”

“這種心態其實是一種偏狹(intolerance)——公共場合如果出現和我身份不一樣的人,我不會選擇包容他們。”

“傳統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各安其位’,對母親來說,就是好好在家帶娃,而不是參與公共生活。”

“這無疑又加強了這種偏狹,也是年輕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如果韓國要解決人口問題,就必須審視這種心態。”



蒂蘭的建議是典型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物質上的困難至少實實在在,有跡可循;而心態上的困難,可能就需要幾代人,一點一點地安撫解決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