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非洲外派的工作 哪是什麼就業天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非洲成了中國年輕人就業的另一條出路?


17萬一年當廚師、20萬年薪養鴨子、30萬年薪修挖掘機。包吃包住還能見世面,一個月年假包來回機票,最重要的是高薪還不卷。在國內就業季的焦灼情緒裡,“還好有非洲”成了當下被逼到牆角的畢業生們能看到的更廣闊的出口,甚至有人把它描繪成“就業天堂”。

果真如此嗎?幾位一畢業就駐非的女生跟“後浪研究所”分享了她們的工作經歷。她們中有人誤打誤撞得到了這個機會;有人成績優異,早早規劃出海;還有人和大多數人一樣,國內實在沒發展被迫出走。


在真實的非洲打工體驗裡,“高薪”只代表了相對收獲或者是一種補償,而“孤單”、“迷茫”、“進退兩難”卻是到了才有非漂共識。非洲是一個機會,也是另一種“無處可逃”。

01

誰說非洲是就業天堂

小黎在肯尼亞的一天被分為床上和床下,只要雙腳落了地,她的工作就開始了。

她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非洲總部做市場工作。這是她在非洲的第2份工作,也是她駐非的第5年。一大早,她就要對接不同國家的代理商拓展業務,努力簽單;然後逐一核對所負責項目的清關進度以及財務結算。有時候遇到店面幫扶,她還得扎住在店裡,一對一指導代理商的地面運營。

說是這家上司公司的“非洲中心”,可這裡只有不到10名中國員工,負責的卻是整個非洲大區20多個國家的業務,每個人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晚上6點是公司的下班時間,不是她們的。


領導給小黎和同事們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租了一套大公寓,客廳既是加班場地也是餐廳,所有人吃住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不分離。每天忙到晚上10點多,只有躺在床上了,才是真正屬於她的時刻。可常常是還沒有刷完朋友圈,她就困得睜不開眼。

累,是她今年工作狀態的直接描述。駐外這些年,27歲的小黎覺得非洲越來越卷了。“以前我們主要做拓展就可以,今年國內形勢不好,我們leader直接對接大老板,現在人下命令了,要求今年必須出利潤。”這就是她拿年薪三十萬的代價,談更多的代理商,篩選出能盈利的不斷扶持。“國內尚有996,這裡都是007,且無處可逃。”

同樣的感受也來自贊比亞的行政曉楠。曉楠31歲了,在一家私人企業做項目管理,2022年9月剛過去,做了一年不到。說來也屬大物流行業,她們老板養了幾十台重卡跑貨櫃運輸、工程運輸。曉楠的工作是負責車輛日常管理與行政,這工作和她當初應聘時人家說的“翻譯”差之千裡。她是學葡語的,此前在非洲東南部的莫桑比克待過幾年,做采購和行政,生活也相對輕松安全。




曉楠的“非洲寶典”,第一次看到時覺得相見恨晚

現在換了國家,還生活在偏遠小城,想出去消費也沒什麼地方可去,曉楠的生活乏味得很。

工作上,她們每個部門都是中國人做管理,下面招聘當地人做事。可以說,曉楠每天的任務就是與當地人打交道。當地人時間觀念不強,經常磨洋工,導致項目進度遲遲落後;而且他們做事喜先斬後奏,還愛隔三差五請假,曉楠往往成了頂鍋那一個,所以曉楠一被問到工作,她氣到直接說“擦屁股的”。

這些也就算了,年輕人不遠萬裡去非洲都是圖錢。可老板今年開的年薪和她6年前剛來非洲相比,並沒有高出多少。“畢業第一年我就掙20萬,現在才25萬,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