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非洲外派的工作 哪是什麼就業天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且工作幾年,很多人也意識到,非洲經歷並不能讓你以體面姿態實現階層躍升。反而身份的難以自洽讓不少人無所適從。


“每天打交道的人都那麼厲害,自己的頭銜聽起來也很牛。真的離開平台讓你單幹的時候,就看出來你有幾斤幾兩。”小黎覺得自己像非洲版的王漫妮(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角色,典型的“精致窮”),以為三十歲快熬出頭了,結果只是熬出口清湯。業務上她雖然認識了不少中國老板,但那也僅限於工作平台,想離開換個工作還不知該往那兒走。

而對於從24歲就來非洲,現在已經36歲的非洲老炮大牛來說,在非洲沉沒成本越高,離開的可能性就越小。他2008年大學畢業被中交集團外派到北非利比亞做招投標工作。依托著大平台他積累了不少資源,後來單幹開廠供應當地政府基建項目,一次內部局勢動亂把他辛苦置辦的廠房付之一炬。


幾年後他摸爬起來,又因為同樣的原因折戟。連續兩次賠了底朝天,讓他動搖過回國的念頭。可自己半輩子的身家,全部的心血都砸在了這塊土地上,離開非洲他還能去哪裡呢?後來他又從其他東非找機會給港口做石子供應,才慢慢東山再起。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

2011年利比亞動亂撤僑時,他是最後一批乘船離開的中國人,他說實在舍不得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寧願自己被綁了也不想工廠毀掉”。可在這裡這麼多年,除了能把錢帶走,什麼也帶不走。這是一切的出發點,也是所有人奮斗的動力。

05

出路


你要問他們後悔嗎?其實也不見得。

說到底,曉楠也是感謝自己當年能出來的。如果沒有非洲工作這幾年,她也攢不下錢能買東北老家的小兩房,這讓她有了歸宿感,再出去闖蕩也不怕了。

曉楠現在31歲,對未來的發展有了些許眉目。她最近正在學習雅思,准備申請加拿大的社區大學,想通過這種方式進入發達國家,至於進去做什麼她還不知道。“讀出書來應該能比國內掙得多點”,多年的漂泊讓她對故鄉沒有了眷戀,哪裡收入高哪裡就是她的家,大不了“最後的最後就是退回老家。”


而小黎也計劃辭職了,她堅定下一份工作要去外企或聯合國,過上work life banlance的生活。理由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和國內也沒什麼不同,她特指加班這一點。

此前她完全把自己奉獻給了事業,即便是朋友圈裡曬的各種高檔野奢場所,也都是談工作時去的,根本沒有享受的心情。“實在不行就做一個非洲職場博主,分享這邊打工人的日常”自媒體也是她考慮的方向。

回顧幾年職場生涯,她也說不上這個這決定是好是壞。小黎兩年多沒回家,錯過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時間。疫情時候整個園區只剩幾個人駐守陣地,她是其中之一。好不容易輪到她休假,臨上飛機前又被檢測出體內有新冠抗體,又扣了一年多等數值回歸正常。那種孤獨和絕望十分漫長,她好想見個活人,這才離了職跳進物流公司。

有時候她又很慶幸,幸虧是來了這裡。她爸重病去北京做手術那一年,她辛苦攢的錢加上預支的工資湊了十萬塊錢給家裡轉了過去。錢是底氣,也是身為獨生子女能給家裡盡到的最大的孝意。越是家裡人需要她的時候,她越意識到非洲不能離開。

不過她也說了,如果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工作,最終會被反噬。再怎麼換,還是得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否則在哪裡都幹不長。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