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刷屏朋友圈的北方暴雨 讓全網揪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台風“杜蘇芮”折騰了好幾天,誰都沒想到這次被整趴下的,居然是京津冀。


雖說北京、河北多地已經連著發了幾天的暴雨預警,但大家普遍以為只要不進山、少出門,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畢竟人家福建人直面17級台風威力都挺過去了,到了華北地區似乎已經只剩下雨沒有了風。


所以直到昨晚睡覺前,很多北方朋友最操心的問題還是公司為啥還不讓居家辦公、周一頂著大雨的早高峰得有多堵。



但沒想到就是這只剩半吊子的台風,依然把已經做了准備的北方人打了個目瞪口呆。

比如很多人大早上睜眼就發現了一件讓人崩潰的事情——

房!子!漏!水!了!



就這麼說吧,在北方人的概念裡,“下雨漏水”這種事情通常只會發生在頂樓。

或者你有一個忘了關上水龍頭的鄰居。



下了一天雨,發現牆壁滋水了。@小草莓味兒的喔吼吼

如果不是雨天出門實在麻煩,這兩天大概很適合看房。

“屋裡漏不漏水、小區排水如何、停車場積不積水、物業抽水是否及時,一目了然。”

一位北京網友家裡的水印,從天花板角落的一小塊,逐漸擴散成了一長條的瀑布形狀。

為了不弄壞整面牆,她只能把家裡所有能吸水的東西都掏出來糊在牆上。





@皮皮的皮皮蝦

有人在家附近的電影院看電影,看著看著旁邊天花板突然開始滴水,工作人員趕緊拿了兩個塑料桶緊急接水。

“你還別說,挺有種戶外影院的調調。”



@小陶桃淘萄

當然了,大多數人遭遇的漏水可一點都不浪漫。

多少社畜剛剛頂著大雨到達工位,轉頭就接到了物業/房東的漏水通知,不得不再頂著大雨回家。

但一個熱知識是:防水材料塗上之後都需要時間晾幹,也就是說在下雨的時候,是沒辦法緊急做補救的。

所以哪怕是回了家,能做的多半也只是在漏水點下面放一個大盆。





由於北方的房子保暖需求遠遠大過防水需求,很少會在外立面使用瓷磚。

於是在暴雨中,紛紛變成了泡在水裡的紙盒子——

這個水啊,它一個勁地往外滲。





@周七七與冷先森

假如你住的房子還恰好在邊角,好幾面牆都直接是外牆。

那麼這兩天很可能多點開花,擦完臥室擦客廳,擦完客廳擦陽台。



那些房齡三四十年的老房子,更是成為了這次“集體水簾洞”的重災區。

北京某小區因為上報漏水的家庭太多,物業幹脆在業主群裡發起了接龍,結果一下子接出去二十多戶。



光是漏水還不算什麼。

怕的是時間一長,牆皮根本扛不住這種級別的潮濕,紛紛罷工往下掉。

網友@卡仕仕仕達醬在陽台擦了十幾分鍾水之後,剛直起腰想休息一下。

結果一大塊牆皮掉下來正中腦袋,直接砸出了血。



@卡仕仕仕達醬

當人們開始接受家裡、辦公樓、地鐵站裡隨機抽取一個角落變成水簾洞之後,暴雨帶來的麻煩事越來越多。

有車人士這兩天最擔心的,就是地下車庫進水。

北京網友@狼天行VVL 的小區車庫,昨晚開始就已經積了好幾厘米的水。

到了今天幹脆停電了,幾個小時才恢復。





@狼天行VVL

石家莊一個小區原本是人車分流的——

車不能開上地面人行道,只能走地下車庫。

結果因為昨天雨實在太大,物業擔心車庫被淹,緊急發通知讓業主們趕緊把車開上來。

原本就很狹窄的人行步道上,停滿了車子。



其實早在台風“杜蘇芮”開始北上的時候,大家就都知道會有場大雨,但沒想到它還會如此具有破壞力。

讓城市裡很多看起來堅不可摧的事物,都驟然露出了脆弱的面貌。

京津冀地區大概從29日,也就是上周六開始持續降水。

隨著降雨時間的不斷增長,暴雨造成的後果開始逐漸顯現。

北京石景山剛剛開業一個多月的京西大悅城,建築前方路面昨天突然塌陷出了一個大坑。

經過初步分析,是因為雨水滲到地下導致泥土松動。



@新京報

河北保定的一座大橋昨晚因暴雨而垮塌,導致一輛過路貨車落水。

車內的兩名司機一名被救起,另一名到今天上午仍在搜救中。



根據統計,從29日到31日,石家莊的兩天累計降水量達到了297.1毫米,保定為252.4毫米。

北京房山、門頭溝的降水量都超過了300毫米,而最大降雨出現在門頭溝高山玫瑰園,達到了580.9毫米。

放在南方沿海算是台風季“正常的大”——作為參考,“杜蘇芮”過境福建時,莆田局地一天的降水量就已經達到了503-664毫米。



但這種數據在華北,相當於“兩天下了一年的雨”,幾乎已經超過城市本身的排水能力。

到今天雨還沒有停,但京津冀多地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的積水問題。

早上,很多石家莊人上班時看到的場景這樣的——小轎車在水中“乘風破浪”,開車仿佛開船。



@國+社區

室內某路段的非機動車道因為地勢較低,已經積滿了水。

電動車、自行車只能擠到積水較少的機動車道上,在機動車之間穿梭,看起來很是危險。




@河北交通廣播

到了今天下午,承受了全北京最多降水門頭溝城區開始出現嚴重的積水,甚至逐漸演變為洪水。

一個廣為流傳的視頻中,渾濁的水流洶湧而過,路面上的車輛像積木一樣被水沖走。



@新華社快看

早些時候有記者在門頭溝城區實地采訪,最開始街上的水剛剛沒過腳面。

不到五分鍾的時間就漲到了膝蓋的高度,而且水流很急,“走都走不動”。





@北京時間

一些地方甚至變成了“河道”,停在路邊的出租車被水卷走。

從那已經碎裂的後車窗可以看出,這車已經“隨波逐流”有一段時間了,也沒少經歷磕磕碰碰。



@法治進行時

穿過北京天津的永定河,原本連續25年缺水。

直到2021年,才通過北京水利規劃的生態補水實現了全線通水。

如今在暴雨之下,已經變成了湍急的“泥石流”。

有記者在跨永定河大橋上拍到,水面上甚至漂浮著被沖走的簡易房屋



@央廣網

下午因為永定河水位急劇上漲,豐台小清河橋還發生了垮塌。五輛汽車落水,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北京青年報青流視頻

而在首鋼大橋底下原本有個冬奧公園,能直接看到冬奧會的大跳台,經常有市民去散步、野餐、溜娃。

目前公園大部分也已經被水淹沒,只剩幾棵樹還露著頭。





@BRTV新聞


不過也幸好幸好永定河提前進行了綜合治理,有效提升了河道過流能力,才讓它成為了這次北京暴雨的分流主力之一。

這次台風“杜蘇芮”的“戰線”拉得很長,大家一早就知道它要到華北來。

雖說北方普遍應對暴雨的經驗不足,但公平點說,這次真是牟足了勁兒在做准備。

早在台風登陸福建的時候,北京、河北就提前開始暴雨預警。

無論是市政部門還是市民們,都擺出了嚴正以待的架勢。

北京房山區在暴雨來臨之前,就篩查了一些牆體開裂、處在地勢低窪地區的高風險房屋,對居民進行了轉移。



@BRTV新聞

各個城市的地鐵、路口低窪區域,幾乎都安排了人員執勤,防止暴雨中意外事件的發生。

一些地鐵口更是堆上了沙袋、擋板,防止積水倒灌。

暴雨過程中的應對也算得上專業。

河北白溝的段道路積水,應急救援人員使用了南方常見的排水方式:打開了下水井蓋增大排水量。

為了防止有人誤掉進去,還貼心地從旁邊奶茶店搬來了玩偶做“警示牌”。



@張慌慌

北京更是早早就出動了抽水泵,盡可能將低窪區域的積水高度降下來。



@北京時間

但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得不承認——靠常規的應急措施來應對極端天氣,現在或許已經不夠用。



近些年來,北方的暴雨發生次數越來越多,城市面對的考驗也越來越大。

每發生一次,北方人心中“下雨有什麼好怕的,雨停了就好了”的觀念就動搖一分。

往小了說,我們小區在經歷了今天的“集體漏水”之後,已經開始研究要在窗上安裝擋雨棚,“省得下次暴雨再漏。”



往大了說,像兩年前鄭州暴雨那樣的悲劇,每次都會給普通人敲響警鍾。

相較南方而言,北方城市內的水系本來就比較少,積水很難迅速通過河道排出。

再加上城市內的硬化道路太多,水難以隨著泥土流入地下,更容易在地表形成湍急的水流。

排水能力就這麼多,如果不想辦法長期在硬件上提高,哪怕疏導的手段再靈活、再科學,也只能祈禱每一次的極端天氣不會超過城市的承受能力。

更不要說在應對暴雨這件事上,北方依然還屬於“業務磨合期”。

這次強降雨後,河北好幾個城市都出現了市民自發清理下水道垃圾的情況。

樹枝、垃圾等雜物隨水流沖進下水道,很可能造成堵塞,影響後續的排水能力。



@沸聞天下

所以很多南方城市會在台風、暴雨之前提前對樹木進行修剪,從源頭防止過多雜物堵塞下水道。

北京一家豪華度假酒店被水沖刷,泥土、樹幹枯草遍地。

也有人指出在這種在低窪且靠近水的地方,一層建開放式空間本身就是欠考慮的決定。



在暴雨面前,北方城市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如今,我們已經不能再習慣於把極端天氣看成一種“意外”。

有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遭受進水、受淹或發生內澇的城市比2014年多了67個。



而近幾年的氣候幾乎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交替上班”——極端天氣變得頻繁,城市只會接受更嚴格的考驗。

所幸城市的反應速度、應對能力,也在一次次災難面前不斷提升。

烏海西至北京方向的K396次列車這次受暴雨影響,在門頭溝落坡嶺滯留了超過30個小時。

乘務員冒雨越過塌方的地方、步行七八百米領到了給乘客的物資。



隨後鐵路人員和當地村幹部配合,安排專人探路引導,將全部人員都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避險。

今天北京房山區一家公司的員工因為水位上漲集體被困,消防站也迅速展開了救援,在5個小時內轉移了117人。

見識過幾次城市暴雨後,“災難中信息傳輸可能出現不暢”的知識點也牢牢刻在了很多網友的腦海中。

今天下午,朋友圈已經開始轉發匯總受困人員信息的救援文檔。

這裡也分享一下北京藍天救援隊的聯系方式,在暴雨中遇到困難、危險的朋友們請及時跟他們聯系。



等到台風引發的暴雨停止,相信城市也很快會從一片積水、泥沙中恢復過來。

但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或者說所有人都得認清現實了——

應對下一次暴雨和其他極端天氣的努力,才剛剛開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