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移民故事: 紐約最後1家華裔精神病院 倒閉邊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寸土寸金的紐約,示意圖)


退一步說,就算能開出不錯的薪資,能不能找到會雙語的人才也是未知的事。

據曼哈頓另一家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伊蓮·何(Elaine Ho)的說法,這種人才基本只能社工專業的留學生中找。


他們又不是美國公民,那就得為他們提供工簽、綠卡贊助,這就是至少幾千刀的花費,大多數非營利組織都負擔不起。

由於招不到人,賴主任目前管著所有的事:帶病人、填寫政府監管機構要求的各種費心耗時的文件,以及最重要的,籌集資金,因為國家資金根本不夠用。

這就要說到紐約對於精神病患的處置歷史。

-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精神病院虐待病人的各種丑聞層出不窮,民間於是發起了“反機構化運動”,意思是讓病人回歸社區的康復中心來穩定病情,而不必一直住院。



(過去精神病院的糟糕設施,示意圖)

在如此背景下,賴主任開設了她的康復中心,但這裡與其叫“康復”中心,不如叫“穩定”中心。

因為它的重點在於穩定病情,而非治愈,病患需要常年來參加活動。其實賴主任帶的時間最長的一個病人,已經來了三十多年了.......


以如今的眼光看,其實很難說這種治療方式是合理的。

到2000年後,紐約開始以治愈病人,讓他們回歸社會為目標。到2010年擬定了一個叫“個性化康復導向服務(Personalized Recovery Oriented Services,PROS)”的指導方針。

此後PROS治療下的患者就不需要每天去康復中心了,經過幾年治療,最終也能回歸社會。

無論是從財政還是治療效果上,PROS都顯著比之前的“穩定”方案好很多。




(一次典型的PROS聚會,示意圖)

所以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采用PROS,2005年全紐約州采用老方案的機構足有190個,到今天就只剩11個了,面向亞裔移民的更是只剩賴主任這一個。

問題是,無論PROS有多少好處,都得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患者至少得明白治療師在說什麼,理解為什麼他們最終需要獨立生活、回歸社會等等。

然而賴主任面臨的情況是什麼呢?

這些老一輩移民,往往對心理疾病認識不夠,又對“精神病”三字諱莫如深。不拖到發病絕不去看醫生。

據賴主任聘請的客座精神科醫生陳新林(音譯)說,“當病情還處於早期或中期時,人們會盡量保守秘密,絕不說出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