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卡校園槍擊案後 留學生的心理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在正式開始讀博後,挑戰依然很多。比如我的一位訪談對象,他曾是大家認為的那種“適合做學術的人”,頭腦聰明,能夠沉潛做學問,定力十足。但與許多苦行僧的學霸不同,他也享受生活,是班裡籃球隊的主力大前鋒。


然而,他在美國讀經濟學PhD的時候,嚴進嚴出的標准也讓他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他告訴我,第一年還只是“知識的純消費者”,看教材、做題、考試。第一學期結束後,會有一次資格考試,通過後才能繼續讀PhD,項目中十七八個人,四五個沒有通過這一考試,只能退出。

其他學校的淘汰規則更為嚴厲,實行按比例淘汰。


讓他感到更吃力的是第二年,他從“知識的消費者”轉變為“知識的生產者”,要嘗試自己建立模型,去解釋現象。

在我完成書稿的幾年後,我們在北京相遇,他在第三年選擇退出,重新讀法學博士。相比自己建立模型,可能理解、闡釋法條對他來說,更容易一些。

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中,如果是跟工業界聯系更緊密的學科,退出之後就業相對容易;但對於一些基礎學科的學生來說,出口相對更窄,路徑單一,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這樣的處境中,不少人逐漸出現抑郁情緒,但很多人都不自知,仍在苦熬。


我曾有過類似的體驗。2015年,因為工作的迷茫、是否回國的焦慮,以及感情受挫,我曾陷入半年的抑郁情緒。天亮才能入睡,午後起床,醒著的時候要麼打游戲,要麼等待天黑,繼續入睡。

朋友找我打球或外出游玩,我也躲著他們。甚至連吃飯、洗澡都變得極為困難。當年8月,我回國見到父親,他說,“你該多運動”,但事實上,這並不由我主觀意志主導,面對我的狀態,他變得焦慮,則更讓我寢食難安。

我在做訪談時,發現許多留學生都有類似的處境,但大家彼此從不或很少交流,總覺得自己是“異類”,是旁人無法理解的。當聽我說,“我也經歷過”“我采訪的留學生中,抑郁情況相當普遍”時,他們的眼睛突然亮了。我那時候逐漸認識到,講述抑郁是如此艱難的一件事,我們也缺少窗口,看到他人也如自己一般困頓其中。


事實上,美國本土學生的抑郁率其實也很高。在2021年-2022年裡,研究者對美國 133 所高校中 96000 名美國學生進行調查,其中44%的學生報告有抑郁症狀,37%的學生報告有焦慮,15%的學生在過去一年考慮過自殺——這是過去15年來調查歷史上最高的比例。

中國留學生面臨的處境、觸發抑郁的因素和當地人有很大的差異,很多時候很難有參考價值。如果一些高校沒有面向留學生的心理支持體系,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可能確實會讓人在尋求幫助時卻步。

我向一位訪談對象詢問,“如果有機會,會向未來計劃留學的學弟學妹建議什麼?”她告訴我,學校的心理咨詢依然是最佳的求助選擇,有的學校配有講中文的咨詢師。

“效果未必立竿見影,但他們至少可以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以後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情緒,你就會不慌了。就像感冒,第一次感冒治好了,以後再發燒咳嗽,你就知道要怎麼面對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