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十一充電 有人在服務區當充電判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每逢十一,總會上演電車車主排隊充電的大戲。

有人為了防止被加塞,在充電站當起了“充電判官”;有人瑟瑟發抖,在北方初秋的寒夜裡打地鋪等待充電;也有人總結出一套防插隊攻略,在充電站與人斗智斗勇。


當一眾純電車主,被漫長的等待耗盡了耐心,看到那些“可油可電”的增程車在擠占稀缺的充電資源時,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時候了,能加油就別充電了吧?”面對已經破9的油價,增程車主們也很委屈,用油和用電,成本差不少呢。

當時間來到2023年,我們為什麼還是不能輕松自在地開著電車出遠門?

文 |魏冰

編輯 |李歡歡

運營 |黎靜茹

為了防加塞,我當起了“充電判官”

江逸是一名大眾ID.3車主,這個十一長假,他打算自駕從昆明前往麗江度假。按照計劃,江逸9月28日下午四點從昆明出發,全程502公裡。ID.3續航450公裡,跑高速路續航大概可以達到280公裡,為了保護電池,江逸一般按照250公裡規劃一次充電。

第一次充電,江逸選擇的服務區有4個快充樁,他到達時4個充電樁都在使用中,並且有一輛電車已經在排隊。江逸把車停在旁邊,也加入了排隊。

大多數充電樁沒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遇到車多時,排隊充電全靠大家自覺。

但總有人不守秩序。江逸在排隊時,就曾目睹一場“搶樁未遂”。有一輛車剛到時正好有一個樁在交接,排到的車主正在挪車,剛到那輛車上沖下來一個人,眼疾手快將充電槍抱在懷裡想要插隊。這個舉動立刻遭到其他車主一致聲討,企圖插隊的車主迫於壓力交出了充電槍,心有不甘地走了。

在江逸等待充電的半個小時裡,又陸續來了五六輛新能源車。為了防止被插隊,江逸在服務區當上了“充電判官”。每新來一輛車,江逸都會主動告知其充電的順序,組織大家有序充電。



▲ 電車在排隊充電。圖 / 視覺中國

當了一會“判官”,江逸發現,大部分車主都是講道理的,彼此配合來維護充電秩序,用江逸的話來說這種模式“更像是共治”。

江逸只關注自己前後的幾輛車,排在更後面的就沒有太關注了,等江逸充完電離開時,已經有新的“判官”自發出現,繼續維持秩序。

排了幾次隊,江逸總結出一套防插隊充電經驗:第一,到達服務區時要第一時間拍一張照片,記錄自己的到達時間,必要時可以作為自己排隊位置的證明;第二,輪到自己充電時,要與同行者配合出擊,一個人去挪車,另一個人去看守充電槍並占據車位。



這一套操作下來,基本可以萬無一失了。江逸覺得也挺有意思,“國慶出游充個電也是要善用兵法,斗智斗勇的”。

處理插隊沖突,只能算旅途中的一個小插曲,遇到寒夜裡排長隊充電,與北方寒冷的天氣對抗,才令人真正難忘。

長假前一天,Model Y車主陳揚自駕從北京開往盤錦,他計劃在山海關補能。晚上十點半,陳揚到達山海關服務區,總共4個充電樁,至少有50輛車在排隊。

初秋的山海關,夜裡已經寒氣逼人,氣溫只有八九度,有車主哆哆嗦嗦打地鋪等待充電。

陳揚索性放棄了,原本計劃第一天住在錦州,臨時改為了山海關,返程時,她直接繞開了山海關服務區。

比亞迪海豚車主楊慶從河南洛陽開往葫蘆島,也選擇在山海關服務區補能。楊慶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前面還有七八輛車在排隊,因為是“到家之前的最後一個充電服務區”,楊慶不得不硬著頭皮排隊充電。

多台車同時充電,充電樁的功率也隨之降低,四台車同時充的話只能達到二三十千瓦。“正常情況我的車最多50分鍾就充滿了,在山海關我充了一個多小時才充了不到80%。”

也有人等得著急了直接插隊,楊慶排隊等了一個小時,充電又花了一個多小時,到家已經是凌晨兩點了。

增程車,不配充電?

凌晨三點,廣東省高流河服務區的充電樁區域,依舊很熱鬧。服務區共有4個充電樁,車主們排隊等待充電,不斷有新的車到來,隊伍越排越長。因為長時間等待,排隊的車主們開始變得焦躁起來,自駕出游的興奮已經被消磨得所剩無幾,焦慮、疲憊,可能還夾雜著饑餓,大家的情緒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候。

正在充電的比亞迪秦DM-i(插混車)就成了眾矢之的。喬瑟看到,有很多純電車主在譴責比亞迪秦DM-i車主,大家主要是認為混動車可以加油,就不應該占據純電車的充電資源,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純電車已經大排長龍的情況下。面對眾人的質疑,比亞迪車主心態倒是不錯,他沒辯駁,待車輛充滿電後就離開了。

事實上,從去年十一假期開始,就爆發了一輪增程車主與純電車主的沖突。2022年10月5日,一名網友在微博發文希望增程車不要與純電車搶充電樁,“服務區四個充電樁,三個被增程車占用”,該網友認為節假日的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屬於稀缺資源,既然增程車可以加油,就不應該和純電車主搶充電樁。“說好的增程車城區用電長途加油,沒有續航焦慮呢?可一到了服務區,部分車主錢包很誠實啊!”



▲ 車主在排隊充電。圖 / 受訪者

這件事引發了極大熱議,有網友認為:“可油可電的理想在節假日高速充電就和路上的龜速車一樣,合理合法但膈應人。”

也有觀點認為不應該道德綁架混動車主。陳揚覺得,混動車只是比純電車多一種補能選擇,到底選擇充電還是加油,混動車主有權利自己做主。

除了不受純電車主待見,站在充電樁運營商的角度來看,增程車可能也不受歡迎。

通常,增程式車型配備的電池容量較小,只支持慢充,充電時間長。蔚來某服務區充電樁工作人員林澤告訴每人Auto,一般情況純電車每小時大約能充70度電,同樣時間,像理想ONE這樣的增程式車型大概只能充不到40度電。

這個十一,純電車主徐林在充電站遇到六輛正在充電的增程車,而那個充電站一共只有八個充電樁,“全是理想和比亞迪”。等到徐林離開的時候,他的車子充了75度電,而旁邊的理想只充了20度電。充電效率低,意味著同樣時間內充電站的收益就低。徐林不禁感慨,充電樁運營商都是慈善家嗎?有媒體報道,已經有部分充電站明確標明“油電混合車輛禁止充電”。




增程車主們也是有苦說不出。

比亞迪漢DM-i車主林冉告訴每人Auto,在用電和用油兩種模式下,增程車的用車成本差別很大,以林冉的比亞迪漢DM-i來說,饋電狀態大概百公裡油耗5.5L左右,約合0.46元/公裡,而純電模式下,大約0.2元/公裡,十一期間,林冉跑了700公裡,算下來兩種模式下用車成本大約相差一百多元。

“每個車主都有權利充電,先到先得。”

為了保護自家車主的充電權益,車企不得不在自營充電網絡針對其他品牌車主提出一些限制條件。

今年7月末,在自駕游的熱門地區新疆克拉瑪依至賽裡木湖路段,有車主發現,蔚來超充樁在高峰期(7月20日-10月8日的11點-18點)僅供蔚來車主使用,其他時間段則可以向非蔚來車主開放。



▲ 蔚來充電樁。圖 / 蔚來官方微博

在今年4月之前,特斯拉的充電站是不對外開放的。4月開始,特斯拉雖然在國內部分區域試點開放充電站,但首批僅開放10座超級充電站和120座目的地充電站,對於國內1600+超充站個數,只是九牛一毛。

充電樁還是不夠多?

其實說到底,純電車主的補能焦慮,增程車主到底該不該充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充電樁數量不足。

據中信證券研報分析,截至2022年底,我國存量車樁比為2.5: 1,存量新能源汽車與公共充電樁比例約為7.1:1,距離“一車一樁”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但瘋狂建充電樁也不現實,充電資源不足,其實只是節假日車主集中外出導致的。高速公路的充電站雖然在節假日客流爆滿,但平日裡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在高速建充電站遠不如在城市內鋪設充電樁“實惠”,因此企業缺乏動力在高速公路布局充電樁。




▲ 充電樁。圖 / 視覺中國

中國充電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表示,目前中國市區充電樁的平均利用率不到10%,即一天24小時,只有不到2.4小時有人使用;尤其在高速路段,充電樁的利用率甚至不到1%,嚴重影響充電網絡的盈利能力。

河北某高速蔚來充電站的工作人員林澤告訴每人Auto:“高速充電樁平時沒什麼人用,節假日人可就太多了。”以林澤負責的站點為例,普通工作日一天也就換電20多次,但十一長假換電需求大增,僅9月28日一天就換電將近170次。

正因如此,不少高速路段的充電樁雖然建好了,但並沒有開啟使用。



十一假期,喬瑟和男朋友計劃從深圳自駕到雲南香格裡拉,沿途會經過南寧、昆明、大理、麗江等城市,來回差不多有5000公裡。為了避開“出廣”的車流高峰,喬瑟計劃9月27日晚上出發,10月5日返回深圳。

喬瑟的車是一輛比亞迪漢EV,續航裡程600公裡。此前,喬瑟也經常開這台電車跑五六百公裡的跨省長途,不過,像深圳往返香格裡拉這樣跨越5000公裡的“大工程”,她還是第一次挑戰。根據以往用車經驗,喬瑟樂觀預期,高速路全程速度比較快,能耗大,續航裡程估計要打個八折,“(滿電)應該可以跑400公裡”。

9月28日上午,喬瑟到達南寧,一切都很順利。途中在高速服務區、南寧市區和貴港市區分別補了一次電。29日下午,喬瑟給車輛充滿電從百色駛向昆明,全程546公裡,計劃途中補一次電就足夠了,但她沒想到那一段路全是爬坡,眼看著電量一格一格迅速往下掉,比預想中更耗電。

還剩30%電量的時候,喬瑟開始尋找有充電樁的服務區,此時她的心態還比較穩,覺得到下一個服務區就好了。

到達距離最近的服務區時,喬瑟發現,充電樁還未投入使用,迅速轉戰最近的馬蚌服務區,充電樁依舊是未投入使用狀態,就這樣,喬瑟連續找了好幾個服務區都沒辦法充電。

喬瑟徹底慌了,她已經失去了剛開始自駕時的輕松,第一次感到如此強烈的充電焦慮,並且這種焦慮一次次被“塵封”的充電樁不斷放大,她已經開始想象自己被拖車拖走的畫面了。幸運的是,當車輛剩余2%電量時,她終於找到了可以充電的地方。

續航打6折,大家已經麻了

導致電動車主節假日出行,總是陷入窘境的另一個原因,是電動車續航虛標。

雖然目前大多數電動車的續航裡程都能達到500公裡以上,但車主的普遍感受是,跑長途仍不夠用。

10月1日,海豹車主趙亦從南京自駕去洋河,全程260公裡。趙亦的車標准續航700公裡,駕駛途中,趙亦一直把車速定在110公裡/小時,為了省電,他甚至沒開空調。到目的地後續航減少了434公裡,剩余電量38%。

返程時趙亦滿電出發,依舊將速度保持在110-120公裡/小時之間。這一次趙亦全程開啟空調,溫度維持在23度,依舊是跑完260公裡的路程,剩余電量33%。

也就是說,跑高速續航差不多打了6折。



▲ 儀表續航裡程。圖 / 視覺中國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續航焦慮,開台電車上德國高速吧。”在德國生活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調侃道。在不限速的德國高速公路上,標准續航350公裡的特斯拉,在開了100公裡左右就只剩50多公裡的續航了。這位車主只好一路跑在右車道,“苟”到了充電樁。

新能源車銷售李青告訴每人Auto,新能源車虧電普遍比較嚴重,就是續航虛標。“一輛純電動車,開空調、不跑高速,續航基本上要打8折;如果是冬天開暖風,可能打到7折,跑高速的話甚至要打5到6折。”

喬瑟的車標准續航600公裡,在爬坡和高速的雙重難度之下,滿電狀態僅僅跑了300公裡左右。

實際上,電動汽車能耗及續航裡程會受到溫度、載重、坡度、駕駛習慣、路況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加上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水平參差不齊,電動汽車續航不准已經是大家默認的事,喬瑟出行時會按照打折後的續航裡程規劃補能。

為了錯峰,喬瑟提前在10月3日踏上了返程。差點叫拖車的經歷,至今仍令她感到後怕,她希望回程有足夠寬松的時間補能,而原計劃要去的洱海和玉龍雪山,也只能放棄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