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音樂家帶全家九死一生潤美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有一天,馬思聰和我被派到學院裡拔草。一個工人造反派對馬思聰吼叫:‘你還配拔草!你是匹馬,只能吃草!’說完,真的當場強逼馬思聰吃草。還有一次,我見到一些
紅衛兵拿著尖刀威脅馬思聰說:‘你要老實交代問題!要不,我就拿刀捅了你!’大約1966年9月份,馬思聰對我說:‘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了啊!’”

馬家原來的廚師賈俊山,看到馬思聰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生活又這樣困苦,常常冒著危險,送吃送用。看到老院長想不開,還百般勸慰。然而到了1966年年尾,再要馬思聰熬下去,已是相當困難了。


被迫流亡

1966年11月,馬思聰肝病復發,被“造反派”批准離開“牛棚”,回家居住。此時,馬家的四合院已搬進了四五戶人家,馬思聰只得一人住在一間潮濕的偏房裡。

下旬,馬思聰的女兒馬瑞雪秘密回到北京,在廚師賈俊山和馬思聰的朋友、私人針灸醫生倪景山的資助下,馬氏父女化裝離開北京,去到廣州,跟家人一起住在郊區丹灶的親戚家。

馬思聰的“失蹤”,引起了中央音樂學院“紅衛兵”的重視,向公安部門報了案。廣州的“文化大革命”形勢也越來越緊張,擺在馬思聰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被揪回北京繼續接受批斗,其後果不是被打死就是像作家老舍一樣自殺;另一條路是偷渡香港。

但逃港也非常危險,萬一被抓住肯定性命難保。馬思聰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後還是被迫做出了逃港選擇。

1967年1月15日夜,馬思聰以5萬港幣的代價,帶著夫人、兒子、女兒,登上了新州漁輪廠的電動拖船“002號”。這次偷渡的組織者為廣州一街道服務站的工人何天爵和原“002號”拖船的司機何炳權,同船乘坐者共5戶13人。


1月16日晨,拖船在香港大嶼山靠岸。上岸後,馬思聰把胸前的毛像章摘下來扔進大海,一家在一個岩洞中躲了一天,當晚到九龍一個親友家暫住。由於香港的報紙登了丟棄在大嶼山的“002”號拖船的照片,馬思聰感到香港也不安全,擔心被引渡回內地。

馬思聰的妻弟王友健在香港島,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是,馬思聰卻選擇了九龍作為隱匿之處。因為九龍不像港島那樣惹人注目,卻有著馬思聰不為人知的社會關系:他的大姐馬思錦和其丈夫徐騰輝,原本借住在上海馬思齊家。1957年,夫妻倆遷往香港;1960年,又遷往加拿大。而徐騰輝的侄女徐增純,住在九龍。另外,馬思聰十妹馬思芸的公公何焯賢也在九龍。

傍晚時分,馬思聰終於打通了九龍親戚的電話。在濃重的夜色之中,汽車來了。馬思聰一家上車的時候,已經顧不得拍去衣褲上的泥漿了。


就在馬思聰到達九龍的翌日——1967年1月17日,香港報紙便刊登了“002”號船的照片,船上釘著“新洲漁輪修配廠”銅質銘牌。所幸,記者還不知道偷渡者為何許人。“002”號船的照片一出現在香港報紙上,馬思聰就意識到這裡絕非久留之地,他仿佛覺得腳下的大地在震顫。自從躲進九龍以後,他一家未曾出房門一步,就連女兒好奇地掀開窗簾一角想看一下外面的景色,也被他制止。盡管如此,危機仍在向他逼近。如果香港警察抓住了“狗頭”,他供出馬思聰的大名,那就會把他避難的美夢擊得粉碎。

選擇美國

經過反復思考,馬思聰做出了到美國去投靠九弟馬思宏的決定。抵達九龍的第二天晚上,馬思聰托親友找到了跟馬家有點瓜葛的南希小姐。“什麼?馬思聰到了香港?想去美國?”當南希小姐把消息轉告美國駐香港領事,領事先生也大惑不解。美國領事擔心九龍那個自稱是馬思聰的先生,會不會是騙子。

美國領事挑選了一位酷愛音樂的館員,驅車九龍,面晤那位中國音樂家。身邊沒有任何證件,短短的平頭,不合身的西裝顯然是剛剛借來的,那個中國人睿智的目光足以表明他是頗有教養的。他操著純正的法語,也能用英語對話,更表明他的文化修養是不錯的。那位館員吐露了對音樂的偏愛。那個中國人打開了琴匣,拿出那把油漆斑駁的舊琴,輕輕地奏出了舒伯特的《聖母頌》。那琴聲纏綿悱惻,溫柔動人,一聽便知面前的演奏者是第一流的提琴手。

動作迅速的美國領事館當天便已從館藏的中國報紙上,查到好幾張馬思聰照片,一曲奏畢,這位高鼻梁、藍眼珠的美國人,忽然說起一口流利的漢語:“馬先生,你知道李永剛嗎?”“哦,我認識他。”對於這個生僻的名字,馬思聰馬上作出反應,說道,“他是我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時的同事,現在他在香港?”“不,不。他在台北任教。”那位館員又問道,“請問,馬先生知道紐頓這個人?”“知道,當年美國駐廣州的新聞處處長。”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