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女兒鏡頭裡 是母親被時代拋下一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通過做咨詢,不停地回答問題,做表格分析,彭佳把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徹底的解剖。生母在她成長過程中的缺席造成的影響,在這些分析中一點點地顯現出來。這時,距離李愛軍的去世已經過去了5年多。




圖:孤獨圖書館出品的《mama》封面,屬於“幻像phantom zine”系列之一。創作這部作品,讓彭佳對生母的稱呼,從“李愛軍”過渡到了“mama”。


這本《mama》攝影作品,源起於2020年。這也是彭佳走出漫長抑郁的一個契機。一張照片,又一張照片,一份日記殘頁,一件廉價的毛衣,一幅十字繡,一包扔在抽屜裡十幾年的番茄醬,一張張住院費用單據,她拼貼著李愛軍的人生,在玻璃渣裡尋找著自己曾經被愛過的證據。

一個在不被選擇的陰影下過了20多年的女孩,想知道自己生而為人的價值。



想飛的心,從未停跳


在創作《mama》的過程中,彭佳是瞞著父親的。作品完成以後,她才拿給父親看,父親沒有明顯的情感波動,只給了句專業評語:“文字還行,圖片差點意思。”

彭佳的父親,在端穩了國企飯碗的同時,從沒放棄攝影愛好。他喜歡拍黑白片,把鏡頭對准各種底層人、邊緣人群,為了拍一些題材,他現在還會坐綠皮火車,住最便宜的旅館,跟著拍攝對象一起吃盒飯。他出過攝影集,還在意大利辦過個人攝影展。用彭佳的話說,“如果他不是我爸,我肯定得尊稱他一聲老師。”

彭佳決定走攝影的道路,也許有過父親的影響,比如小時候跟著父親去拍過外景,但實際上並沒有父親的推動或助力。甚至有一段時間,她會痛恨自己在攝影方面的興趣。她不敢像李愛軍一樣活,但也從一開始就抗拒成為父親這樣的人。雖然父親在攝影圈子裡被認可,但在小城主流價值觀下,一個沒有錢,也沒有幹部頭銜的中年男人,很容易被打上失敗的標簽。


彭佳還是選擇了走攝影這條路,在經歷過長期的精神內耗之後,她終歸需要一個表達自己的載體,而文字和影像,是最容易接觸到的,是伸出手就可以拿起來的。

跟彭佳父親同輩的攝影圈老友裡,有人拋棄鐵飯碗出來創業,做工作室,風聲水起。對方曾經向彭佳父親發過邀請,讓他出來一起幹,但彭佳父親拒絕了——他沒有把愛好變成工作,而他的本職工作是企業宣傳,既不妨礙他搞創作,還能提供不少到處拍素材的便利。

現在,輪到彭佳做選擇題了。只是,她沒有辦法像父親一樣兼顧工作與熱愛。

在她所在的國企,與她工齡相近的同儕裡,不少已經升到管理級別,而且完成了買車、買房、成家、立業一條龍操作。但彭佳入職十年,還停留在基層技術員的崗位上。她缺少對工作本身的熱情,也沒有向上攀爬的動力,更學不會看人眼色巴結領導,連逢年過節送禮這種面子工程都做不來,在飯桌上給領導打圈敬酒時都會有“恥感”。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8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