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是誰搞出了"除夕不放假"的神操作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3年12月13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名為《“除夕不放假”的得與失》。


因為當時也出了新規定,除夕被踢出春假長假序列,也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當時新聞輿論和專家們的說辭,認為“除夕不放假”是隱形福利,相當於是偷偷摸摸給國民增加待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親民色彩。十年之後,專家們拿出的還是這套說法,看來專家們學術水平並沒有進步。




對此,中國青年報進行評論。

第一,“除夕不放假”的皆大歡喜,是以削弱制度的權威性為前提的。如果“除夕不放假”指向的只是個別群體,比如說僅僅指向公務員,那後果可想而知。

第二,在勞動者弱勢的背景下,如果一些資方就是“不解風情”,不肯除夕放假,那一些勞動者只能望眼欲穿了。

第三,中國青年報直接呼吁,“既然聽懂了民意,也願意順應民意,倒不如大大方方,將春節假期多加一天。”



12月13日,除了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也進行了發文,標題是《近九成公眾不滿“除夕不放假”:不近人情》。

在關於“如何看待2014年放假安排”的調查中,接近6萬人參與了這項調查。88.4%的被調查者,不滿意除夕不再是法定節假日,支持者僅為8.1%。

轉眼到了2014年,也是執行除夕不放假的第一年,這件事被拿到了兩會上熱議,因為蔡繼明作為人大代表,也是除夕放假的首創者,中國青年報對其進行采訪,並刊登了標題為《除夕不放假是“長官決定”》的文章。



蔡繼明的原話是,“沒有經過立法機構,到了最後決策時,就是‘長官決定’,這靠不靠譜?”



2014年12月10日,又到了年底,新華網這樣評論:如果把問題換成“你是否願意除夕在單位上班”,相信99%的人都會選擇“不願意”。也就是說,“除夕放假”實際上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今年除夕不放假,人們對調休也是怨聲載道。這玩意兒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時間撥回1998年,總理定下了公務員工資三年內翻一番的目標。不過在當年,卻遇上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又發生了特大洪澇災害,財政上有些困難。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的張國寶,在年夜飯上,向總理提議:“現在這個形勢恐怕漲工資已不現實,是否可以增加節假日,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休息機會,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種方式。”

這個提議,得到其他人的一致贊同。

從起草方案到最終決策,終於趕在 50 周年國慶前夕,正式下發文件。中國人第一次通過調休,獲得了長達七天的五一假期,黃金周的概念就是這時候來的。



三個黃金周,老百姓增加了假期,服務業得到了消費,也實現了民意的豐收,真是贏麻了。


隨之而來的各種衍生問題也接踵而至,比如旅游質量大幅下滑。於是另一種聲音隨之出現,黃金周的存廢之爭開始打響。

雖然保黃派的聲音很大, 但2007 年還是取消五一長假,增加清明、端午、中秋這三個節日,與周末放在一起連休 , 從而形成“小長假”。

從此,萬惡的調休制度就出來了。假期還是比原來的假期要多出一天,但人們感覺這樣比以前更累了。

假日改革課題組的組長蔡繼明教授,在政策實行後,遭遇了網暴,不僅被稱為“菜叫獸”,他的個人電話號碼及家庭住址,也在百度帖吧被網民扒出並曝光,不斷接到騷擾與恐嚇電話。最後,蔡教授不堪其擾,將百度公司告上法庭。



有些事情啊,我們不能學西方,導師列寧就說過:

自由派總是一只手搞改良,另一只手又收回這些改良,使之化為烏有,利用這些改良來奴役工人,把工人分成一個個集團,使勞動者永遠當雇傭奴隸。因此,改良主義,即使是非常真誠的改良主義,實際上變成了資產階級腐蝕和削弱工人的工具。各國經驗證明,工人相信改良主義者,總是上當受騙。


2006年,當時中國准備頒布勞動合同法,一審稿剛出來,就遭到了“人民富豪”們的炮轟。

4月23日,在上海關於《勞動合同法草案》的研討會上,上海跨國企業人力資源協會的代表徐婷婷(加拿大籍),在發言時就威脅:“如果實施這樣的法律,我們將撤資。”



歐盟商會給全國人大寫報告,認為《勞動合同法》的頒布會“對中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緊接著,美國商會也公開表達:“會讓中國投資環境變得消極起來”。

商業教父柳傳志也表了態,他說:“《勞動合同法》我們看了以後還是緊張的。我們還是太注意照顧現有企業裡面員工的利益,而這種東西,實際上對於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為此,勞動合同法不得不進行重大修改,全國總工會對此的評價是:“不得不做出一些倒退性讓步”。

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變了,用老馬的話說,資本主義揭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一切都是鐵血般的雇傭關系,伴隨著監視資本主義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變成了一場大型監獄,老板微信遙控指揮,7×24小時在線工作,一個不注意,或者稍微回復慢一點,就被罵得狗血噴頭。

說是放假,實際哪有一次真正安穩的假?於是,家就成了人們的港灣。

人們為什麼要回家呢?這就不得不提起春運,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問中國的火車站為什麼要修那麼大?



這有兩個版本的答案,理性一點回答,那就是四十多年來,中國的農民依然還在交這筆改開稅,他們像候鳥一樣往返,不知疲倦,三代農民為中國建設,付出了泣血的代價。

如果感性一點回答,那就是中國的火車站必須大,只有大,才能裝下這股強大的遷徙意志,甭管你是自詡品味小布爾喬亞,還是不知愁滋味的學生,或者是什麼老板,除夕這天,我們就是要回家。

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就是這麼質樸的道理。

是什麼讓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讓所有的城市和鄉村,在同一個時間段裡變成了每一個人的故鄉?就是除夕的力量,對此,你可以無視,可以傲慢,可以不講道理,但這股力量,它就是客觀存在。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