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华融更名 前总裁曾被传有100个情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拿人钱财,与人资金,用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亦被查)的话说,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这时候风控就不那么重要了。


没有了华融,但逆周期的不良资产生意还在

2021年4月1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因不能按时提交2020年报而停牌。当年8月18日,中国华融发布“盈利警告”。8月29日,2020年报姗姗来迟,中国华融在2020年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077.55亿元,集团净亏损1062.7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29.03亿元。


如果做个简单计算,中国华融2020年每天亏掉2.8亿。

更让外界震惊的是: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财报,中国华融的净利润还是14.24亿人民币。就在这份惊天巨亏的2020年财报发布后几天,2021年8月31日,中国华融按时发布2021年半年报,利润竟有16.24亿人民币

财务上,中国华融把巨亏全部放在了2020年。

这也意味着,随着2021年初赖小民的伏法,中国华融在2020年财报中一次性“计提”了赖小民留下的“窟窿”——对于赖小民的接任者而言,这样的“快刀斩乱麻”是无奈之举,也是“最优”选择。

对此,中国华融在财报中直言:“2020年因大量确认减值形成严重亏损,这是赖小民时期累积存量风险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司发展史上永远要汲取的惨痛教训。”

实际上,赖小民被查以来,对中国华融,乃至四大AMC“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已经是核心的监管思路。

只是对于中国华融而言,由于千亿巨亏,改造得要更彻底一些:

一方面是引入中信集团这个大股东。


2022年1月4日,中国华融复牌,同时公告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420亿元人民币。虽然金额不及之前一次性计提的亏损一半,但新股东名单却非常亮眼:中信集团、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国寿、平安人寿为一、二大股东)、中国信达、工银投资。此时,中国华融的大股东依然是财政部。

同年3月,财政部启动用其持有的中国华融3%的股份,向中信集团增资。当月,中信系人马入主华融,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正均出任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中信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朱文辉出任党委委员、副总裁、财务总监。

而赖小民被查后出任中国华融“看守内阁”一把手的王占峰,调任中国东方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初,财政部3%的股权转让过户登记完成,中信集团对中国华融持股比例升至26.46%,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

今天,打开中国华融官网,在领导团队十人名单中,来自中信集团的就有五人,而真正经历过赖小民时代的华融系高管,只有总裁助理高敢一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华融更名中信金融资产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是出清牌照。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公告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华融挂牌转让旗下实控的8张牌照。截至公告日,已售出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5家牌照公司。



中国华融出售牌照公司情况。来源:公司公告,作者绘制

回归主业是硬性要求,回笼资金也确实能缓解一时之需。而且对于改头换面的“中信金融资产”,背靠中信集团这个全牌照的金融航母,这些牌照也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或者说,中信集团自此补足了一张全国AMC牌照。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