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欢度圣诞: 没人叫板 上海为什么热衷过圣诞?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但随着教会机构与贫民的接触,圣诞老人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据记载,1898年圣诞节,上海的教会机构为100 多名中国穷人家的孩子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圣诞老人到场分发礼物。


就这样,渐渐地,圣诞老人的送礼者和胖老头形象使得他受到了欢迎。

有人甚至把他当作解决政局问题的希望,革命者们也不自觉地借用他的形象来宣传共和制度。


1928 年圣诞节,在《申报》“自由谈”的一篇短小说里,作者虚构了一场“圣诞老人和中国民众欢叙大会”。圣诞老人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三民花”,只要带回去时常把玩,革命果实就会长存。

当时圣诞节来临之际,上海街头早已洋溢着节日氛围,舞厅通宵营业,游戏厅、电影院、大剧院人满为患。



1930年代上海的圣诞广告(公众号:三月的斋鹵味)

为什么从民国到现在,上海总在过圣诞节这事儿上遥遥领先?


上海,人们过圣诞并没有太多的宗教想法,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开心的节日,这种氛围一直维持到过新年。

然而像上海这种充满消费主义传统的城市,流行过圣诞是必然的。




连圣诞市集都很卷,门票198的华尔道夫圣诞市集

人们在对物的消费中,往往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符号”消费。

圣诞老人作为圣诞节最典型的象征符号,寄托着愿望被满足的希望。诸如圣诞树、彩灯、彩球也是早早走在了多巴胺消费的前列。



而且,在上海这样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商业大都市,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传统节日的供给也发生了结构性错位。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