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2024國際政治重組 中國是隱形關鍵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多次預測莫斯科將發生政變、普京病危的《紐約時報》也不得不在《展望2024:那些可能改變世界的事件》(2023年12月22日)中預測:“3月17日:自1999年開始就以總理或總統身份統治俄羅斯普京將為第五個任期展開‘競選’。毫無疑問,這場競選看起來將更像是普京閒庭信步地擊敗他的克裡姆林宮批准的反對派候選人,回到總統辦公室,一直連任到2036年——這是根據他在2020年頒布的憲法修正案得出的最後期限。”


這意味著中俄之間的友好及戰略合作關系將在習普當政時期繼續維持,南方國家不需要重新尋找新的領導國了。2023年8月24日,金磚國家應申請邀請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加入成為金磚成員國,如今只有阿根廷新總統米萊宣布不加入之外,其他五國如期加入。

印度大選關系到BRICKS的政治功能是否有加強的可能


印度總理莫迪的衛冕戰在2024年4至5月,西方國家其實早就希望印度能夠換帥了,但現實卻與這希望背道而馳。路透社12月4日稱,當地時間3日,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贏得了4個主要邦中3個邦的地方選舉。印人黨從主要反對派印度國民大會黨手中奪取了恰蒂斯加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的控制權,並創紀錄地第五次在中央邦獲勝。這些極其有利於莫迪連任。

自從與中國關系惡化之後,美國一直希望發展與印度的盟友關系,為印太戰略找到堅實的支點,拜登上任後更是將印度作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想要把貿易往來限制在由可信賴國家組成的圈子裡。2023年6月曾是印美關系的高峰,美國希望印度在BRICKS當中發揮一些作用,降低這個聯盟的政治作用。美國認為,美國印度中國崛起的共同擔憂,可以掩蓋美印之間潛在的許多分歧。但2023年11月,美國政府挫敗了一起由一名印度特工策劃的、在美國本土暗殺害一名錫克教分裂分子古爾帕特旺特·辛格·潘農的陰謀之後,印美關系惡化。在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此事後,2023年12月下旬,印度總理莫迪接受了該報的采訪,在此次采訪中,莫迪輕描淡寫地表示,美國指控印度試圖參與並進行域外和法外殺戮,這損害了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民主國家之間的雙邊關系。


由於美印兩國都將在2024年舉行大選,雙方都不想讓兩國關系變得更緊張,但拜登拒絕了莫迪的邀請——莫迪邀請拜登作為主賓出席印度在2024年1月26日舉辦的共和國日慶祝活動。拜登拒絕這項邀請的正式原因尚未公開,但是拜登拒絕前往新德裡的決定,已迫使印度推遲原定在美國領導人訪問期間舉行的四方集團(還包括澳大利亞日本)會議。

莫迪如果繼續擔任印度總理,潘農謀殺案的陰影就還會繼續存在。


各國大選結果對中美關系會產生影響

在今年6月將要舉行的歐盟27國選出720名歐洲議會議員,以及墨西哥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以及英國大選,對美中兩極格局影響不會太大。在可見的長時間內,英國歐盟仍然是美國堅定的盟友,墨西哥新當選的總統也許會加強對美外交,但不會因此迅速改變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貿易及各種雙邊關系。

綜上所述,2024年對國際政治格局將產生影響的六場大選,其中不確定因素最多的,其實就是今年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這些大選雖然沒中國什麼事兒,但實則都會對中美關系產生影響,從而對世界正在形成的兩極化格局產生影響。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