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年近四十,我在日本找工打(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很多轻体力劳动的兼职工作会特别标明“欢迎家庭主妇和主夫”


隔几天,又看到近处一家中华料理店门口挂出招打工的小黑板。这家店主打“北京料理”,虽也有日式煎饺、麻婆豆腐、八宝菜这类大众菜,但店主曾在本世纪头十年去过北京上海研修,在上海的燕云楼学厨,回来推出了当时日本罕见的醉蟹、烤羊肉。有了先前被婉拒的经历,我在电话里打头就声明是外国人。对方问,是京都大学的学生?只能赧然道,并不是,是在语言学校。对方沉吟了片刻,当场客气拒绝:“我们有很多接电话的工作,想着果然还是日本人来做比较合适。”

不久,一家收了简历的药局回复说,还是想找一个能长期工作的,不然收不回培训的成本——他们看我语言学校即将毕业,又没有升学计划。一家超市更直接,说招人的海报过期了忘记撤下来。至此,融入附近社区的努力全部失败。正烦恼中,想起一位同行前辈说过,京都这个地方,只有两样行业可做,一个是旅游服务,一个是向中国卖房。除此之外,算是产业荒漠。


中国卖房,听起来跟日语毫无关系,那就只剩下旅游服务业这一途了。此时我的信心已大受挫折,在网上搜索半天,注册了不少找工作的网站。投出去的简历多数泥牛入海,心情正灰暗时,忽而收到一家旅馆的面试通知,邮件说请务必带上纸笔。

太太照例给我做心理建设:“别抱什么希望。旅馆这种行业,若做前台肯定要求日语说得好,若只是找你去扫地叠被子也练不了日语。你就当积累面试经验吧!”那旅馆离清水寺不远,算是京都的黄金地段,内装风格传统。面试当天并无什么客人,午后阳光在玻璃窗下照出细细的浮尘,晕染出薄薄的淡黄色,里间厨房传来水龙头大开的声音,有种八十年代国营招待所的气息。进门张望半天,门帘一掀,出来位瘦削的女士,头发半白。


来前背好的自我介绍根本没有用上。女士拉了椅子坐下,端端正正行礼后,问我在哪个语言学校读书,什么时候毕业,是不是打算在京都长住,将来有什么打算。又说,这间旅馆除了日本客人,欧美和中韩客人也很多,既然会英文和中文,便可应对三分之二的情况,至于日语,不妨慢慢练习,只不过,日本客人比起欧美客人可要严厉得多,尤其是年纪大的人,会对正确使用敬语格外挑剔,千万小心。另外,还得熟悉周围的餐馆、观光地。

“可不能是网上谁都能查到的那些。”女士说,“得是本地人才知道的才好。”我连连点头,表现得足够热切和坦诚。




△从清水寺眺望京都塔

过两天收到邮件,告知我通过面试,可以择日来熟悉工作。太太十分狐疑,检索了旅馆的种种信息,翻了很多页顾客评论,勉强相信是一家正经旅馆。打工第一日,从老板那里领到一套工作服。很快知道旅馆有一位印度尼西亚女生在厨房帮忙,一位西班牙女生负责餐厅工作,一位蒙古人负责清扫卫生。至于前台的几位同事,平均年龄至少六十岁往上。总之,跟预想的完全不同,但在京都,似乎又毫不意外。从旅馆窗口可以望见清水寺前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有更遥远的红白相间的京都塔。忽然莫名想到,京都塔的颜色和指挥交通的小棒子完全一致。一段未曾料想过的经历即将展开。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3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