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教授指出“中国奴隶人数全球第二高” 结果惨了(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副教授席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因在课堂上以中国为例探讨现代奴役等议题,遭指对中国“有偏见”、“挑衅”,被禁止教授她开设的课程。此事引发对学术自由与商业考量之间平衡的讨论,并揭示了英国大学对中国资金的依赖,以及其对学术自由和教学品质的影响,校方已展开调查。


中国奴役得罪中生 遭禁授课

每日电讯报报道,席沃斯的上司、UCL能源学院教授史特拉肯(Neil Strachan)表示,基于“商业考量”,大学需要在“来自中国的准学生”之间维持良好名声。若中国学生在校感到遭遇“偏见”、“被针对”,大学的招生前景将受到影响。


席沃斯表示,她在去年十月一次研讨会上引用现代奴役数据,显示中国奴隶人数是全球第二高,询问学生为何如此,期间有中国学生指她挑衅,事后校方安排其他学者接手她的课程,她“毫无选择”,只能成为“吹哨者”,揭露英国大学如何屈服于言论审查,忌惮来自部分中国学生的压力,进而自我审查。

席沃斯强调,她的提问旨在检视报告数据和研究方法,并非“反华”。她批评大学为顾及部分中国学生而牺牲学术、言论自由,长期将严重影响英国大学的教学品质和学位价值。


非营利组织“英中透视”(UKCT)主任盾君山(Sam Dunning)向中央社表示,UCL事件在英国有许多相关案例,显示大学对中国资金的依赖,为此不惜牺牲学术自由和教学品质。许多学术人员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担心学术生涯受到冲击。因此,UKCT近日发起调查研究与公众宣导行动,反制中国英国大学校园的干预。




曾在二○二○年发表“拯救英国大学”报告的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琼斯(Lee Jones)则认为,问题症结其实在于英国高等教育长年以来的“市场化”政策,让大学过度依赖海外收入,并为取悦学生顾客而牺牲言论自由。

中生占近4分之一每人年学费165万

数据显示,UCL拥有英国最多的中国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近四分之一。这些中国学生必须缴交远高于英国在地生的学费,每年达四万英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