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教授指出“中國奴隸人數全球第二高” 結果慘了(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副教授席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因在課堂上以中國為例探討現代奴役等議題,遭指對中國“有偏見”、“挑釁”,被禁止教授她開設的課程。此事引發對學術自由與商業考量之間平衡的討論,並揭示了英國大學對中國資金的依賴,以及其對學術自由和教學品質的影響,校方已展開調查。


中國奴役得罪中生 遭禁授課

每日電訊報報道,席沃斯的上司、UCL能源學院教授史特拉肯(Neil Strachan)表示,基於“商業考量”,大學需要在“來自中國的准學生”之間維持良好名聲。若中國學生在校感到遭遇“偏見”、“被針對”,大學的招生前景將受到影響。


席沃斯表示,她在去年十月一次研討會上引用現代奴役數據,顯示中國奴隸人數是全球第二高,詢問學生為何如此,期間有中國學生指她挑釁,事後校方安排其他學者接手她的課程,她“毫無選擇”,只能成為“吹哨者”,揭露英國大學如何屈服於言論審查,忌憚來自部分中國學生的壓力,進而自我審查。

席沃斯強調,她的提問旨在檢視報告數據和研究方法,並非“反華”。她批評大學為顧及部分中國學生而犧牲學術、言論自由,長期將嚴重影響英國大學的教學品質和學位價值。


非營利組織“英中透視”(UKCT)主任盾君山(Sam Dunning)向中央社表示,UCL事件在英國有許多相關案例,顯示大學對中國資金的依賴,為此不惜犧牲學術自由和教學品質。許多學術人員敢怒而不敢言,因為擔心學術生涯受到沖擊。因此,UKCT近日發起調查研究與公眾宣導行動,反制中國英國大學校園的幹預。




曾在二○二○年發表“拯救英國大學”報告的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瓊斯(Lee Jones)則認為,問題症結其實在於英國高等教育長年以來的“市場化”政策,讓大學過度依賴海外收入,並為取悅學生顧客而犧牲言論自由。

中生占近4分之一每人年學費165萬

數據顯示,UCL擁有英國最多的中國學生,占該校學生總數近四分之一。這些中國學生必須繳交遠高於英國在地生的學費,每年達四萬英鎊。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