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四位“紅色公主”的命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聶伯伯請我們吃晚飯,有一道霉幹菜扣肉,好吃極了!我往饅頭裡使勁塞,直到都不好意思吃了。


臨別時,聶伯伯拉著我這個好吃鬼的手說:“下回請你吃涮羊肉!”

聶伯伯啊,但願還有下回,但願下回能見到聶力姐姐!


三、“當毛澤東的女兒太苦了!”

而我和李訥則同是師大女附中的學生,她高我一級。

我在校園裡常常能碰到她,她非常樸素,總是短發齊耳,身著藍制服,足蹬黑布鞋。

那個時候,騎英國鳳頭車,戴瑞士表是很時髦的事情,然而李訥騎的卻是國產車(好像是飛鴿牌),戴的是國產表,她總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不像我們這些女孩子,總喜歡三兩成群嘰嘰喳喳的。

後來,我們相識了。

那是在50年代,有一年放寒假的時候,我回廣州探家,她也來這裡看望父母。

江青見我憨憨傻傻的,一天到晚無憂無慮,就會咧著嘴笑,於是說:“這孩子性格挺好的。”

而李訥太早熟,太憂郁,太拘謹,太敏感,因而江青很願意讓我跟李訥一塊玩,於是我和李訥成了朋友。




毛澤東和李訥)

李訥只年長我一歲,那時也不過是初中學生,但是她讀書之多,學識之淵博,思想之深刻,見解之獨特,待人接物之持重,則完全不像她那個年齡的女孩子。在她面前,我不由得將自己減去10歲,我感到自己是那樣的孤陋寡聞和幼稚淺薄。我經常瞪大眼睛聽她講各種各樣的書裡的故事。

從她那兒,我第一次知道了《聖經》不僅可以讀,而且是很有趣的一本書。


記得有次,她談起《父與子》,說她最喜歡的人就是巴扎洛夫,我趕快找來此書讀,方知巴扎洛夫是個虛無主義者,當時我怎麼也弄不明白,毛澤東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會喜歡一個虛無主義者?

又記得,有次李訥帶著幾分憂郁又帶著幾分茫然地對我說:“我將來不是成為最好的人,就是成為最壞的人!”這話更是讓我迷迷瞪瞪,在那樣一個清明盛世,當然要做最好的人啦,難道還存在著別的可能嗎!李訥這些話,給我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李訥告訴我,父親給她和李敏起的名字,是“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思。她確是訥於言的,由於家庭的特殊,她不得不事事注意影響,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總是提防著人們的指指點點和說三道四。

紅牆的阻隔,使她不能與同齡人交往,因而又注定了她是寂寞的,孤獨的。過分地謹慎和壓抑,久而久之,使她變得愈發孤僻,郁郁寡歡,容易緊張甚至怕見生人。

表面上,她從不把自己當作父母的小寶貝,相反的,她總是用一種與她不相稱的親昵,稱江青為“小媽媽”,而我自然是“小亮亮”啰!恐诺摴俞厹O恍┤耍蠶硎芰蘇庵旨印靶 鋇拇觥

但是我感到她內心深處還是極需疼愛的。我相信她一度患了青春期抑郁症,那是由於渴望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懷和疼愛,卻又不能得到滿足而委屈和傷感造成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