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斯克: 馬斯克:過於慷慨是美國最大弱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唯一的可能,就是背後有強烈的宗教情懷和堅定的人道信念在支撐他們,對於這一點,沒必要自欺欺人去否認。


除了柏林空運的巨量援助,我還同時提到了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又叫歐洲復興計劃,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


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

馬歇爾計劃的施行解救了西歐各國的燃眉之急,使其經濟很快得以復興,從而穩定了二戰後西歐各國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杜魯門政府推行馬歇爾計劃,最大的期待是讓經濟潛力最大的德國能夠成為歐洲經濟復蘇的火車頭。

因為美國人認為,雖然二戰摧毀了德國的大部分工業基地,但德國的技術水平、人力資源、基礎設施仍然在歐洲名列前茅。

很難想象,這種毫不吝嗇的傾囊相助發生在兩個剛剛放下武器、停止廝殺的國家之間。

很顯然,支撐這種相互拯救和支持的原因,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悲憫和感同身受。

從國家整體來說,這種悲憫和同理心在美國表現得如此步調一致和超級強大,其原因顯然很難用利益論來解釋。

02

那麼,美國表現慷慨的原因何在?

如李光耀所說,恐怕只有“崇高的理想”才會對人產生這種積極作用,什麼崇高的理想呢?

美國人普遍有一種天命意識,美國本身的建立就是一個“山巔之城”的理想照進現實的例子,對於建立美國的那群人來說,就是“理想照進現實”的具體實踐。


用現在的人的眼光,這幾乎就是天方夜譚,是文藝青年的臆想,但居然差點被一群活在夢中的人實現了。

大概其,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早期抵達美洲大陸的那群新英格蘭的清教徒眼中,他們所建立的殖民地社會要秉承古希臘人、羅馬人及哥特人愛好自由的傳統,要建立一個於內、對外都享有充分自由的社會。如同日耳曼人在歐洲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美洲殖民者也自期成為“帝國傳承”的另一個主角。

他們認為,即將在新大陸出現的政體是上帝所期許的。


對於這些虔誠的清教徒而言,世界毀滅之前,上帝會給他們開啟一個“黃金新紀元”。而從“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這種信念隨著清教徒開疆擴土的成就愈發堅定,並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登峰造極,可以說,美國獨立就是這種“黃金新紀元”思想的具體化。

在“五月花號”登陸北美10年後,清教徒建立了馬薩諸塞殖民地,他們中的傑出領袖是被贊譽"被遺忘的美國奠基之父"的約翰·溫思羅普,在他的高超組織下,10余年間從英國陸續遷來了1.3萬移民

這些移民大多為30歲以上的富裕階層,他們居家遷徙,不但自付遷徙費用,許多甚至帶有仆人,整個教區集體搬遷也不在少數。

美國的第一個圖書館、第一家報紙、第一所公立學校、第一所高等學府、第一家毛紡廠和第一間鐵匠鋪......都是誕生在這裡。

作為公認的“美國文明的搖籃”,馬薩諸塞殖民地被清教徒一手搭建,並以此為根基,向整個北美大陸傳播清教“入世、敬業、勤勉、節約、樂於致富、樂於投資”的生活倫理。

無論是約翰·溫思羅普誓言建在“山上的城”,還是加爾文所說,“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清教徒強烈的選民意識和使命感,不但催生了美國獨立,也從根本上形塑了美國人的精神結構。

03

當然,美國的這些慷慨之舉,以及我對於美國人精神結構的剖析,在大棋黨人看來,是不成立的。

在他們眼裡,美帝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國人做好事背後的目的都是陰謀,這世界的所有壞事不用想,都是美國做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