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耶倫到廣州吃粵菜老字號 背後大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耶倫來廣州的第一頓飯,吃的是老字號陶陶居。來中國前,耶倫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提到,“和世界各地的人們接觸是她工作的一個關鍵部分,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食物和當地餐館。”譚主注意到#耶倫筷子用得不錯 作為美國官員#耶倫要了解中國的不能光是食物 只有更加了解中國,才能擺正美國的世界觀、中國觀,中美關系觀。


2024年4月4日下午,美財政部部長耶倫抵達廣州。

2023年7月,耶倫曾訪問北京。這是耶倫在財長任內的第二次訪華之行,她也因此成為拜登政府任內兩次訪華的內閣官員。同時,她也是2024年以來訪華的首位美國現任高官。


中美元首通話後 耶倫旋即訪華

4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

根據新華社報道,拜登在通話中表示,願安排耶倫財長、布林肯國務卿近期訪華。

4月3日,財政部發布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耶倫將於4月4日至9日訪華。

美國財政部的聲明則稱,耶倫將繼續與中國高層官員進行經濟對話,並將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

顯然,耶倫本次訪華之行,是中美元首通話的直接結果之一。並且,在耶倫之後,布林肯再度訪華也將被提上日程,目的都在“穩定中美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耶倫在出發前接受美媒采訪時說,在到訪中國的行程中,會努力穩定中美的經濟關系,加深兩國的溝通。

時隔不到一年,耶倫兩次訪華,明顯是在拜登的指示下來華“談合作”,而且拜登此次罕見同時宣布兩名高官訪華,折射出美方對華認知與對華政策何種變化?拜登罕見主動要求與中國元首通話與耶倫光速訪華的背後,又是誰在運作?

美國《外交事務》:“中國仍在崛起”

不妨從美國知名智庫的一篇文章談起。

4月2日,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仍在崛起——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文章,作者是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



拉迪在本文表達的核心觀點是,所謂“中國見頂論”低估了中國經濟,大部分對中國經濟潛力抱有的悲觀情緒,背後存在著諸多的“誤解”。

文章認為,有觀點說中國經濟追趕美國的腳步已經停滯,即所謂的“中國見頂論”,但事實並非如此,唱衰中國經濟的人其實存在著多個誤解。

第一,一些人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有所誤解。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2019年增長了20%,而美國只增長了8%。另外,在GDP方面,如果剔除價格因素,中國的實際GDP增長超過5.2%和2.5%,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第二,文章認為,看空中國的人對中國國內消費萎靡不振的看法也是錯誤的。文章指出,去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約6%,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9%,消費增長超過收入增長,顯示消費者信心依然強勁。去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0.7%,表明中國經濟沒有陷入通縮。

第三,文章指出,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持續性的通貨緊縮”也是錯誤的。一方面,2023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0.2%,這似乎引起了外界對通縮的擔憂,但這並未發生,因為全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

另一方面,文章認為,諸多跡象表明,中國企業借貸穩步增長中,表明所謂“經濟衰退”並不存在。公開數據顯示,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8%、53.0%和52.7%,三大指數同步回升,且均位於擴張區間。不少海外人士和機構表示,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制造業景氣面繼續擴大,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續向好。



第四,文章還提出,許多人擔心中國龐大的房地產行業會出現投資崩潰,這種擔心有些言過其實。例如,盡管自2021年以來住房開工率出現了大幅回落,但這並不是因為資金在逃離。相反,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開發商將更多注意力轉向了住房項目的完工。

第五,拉迪還在文章中駁斥了有關中國企業投資萎縮的觀點,強調中國大量企業仍在積極投資。文章指出,2014年之後,私人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份額的下降,幾乎都是由於私人企業主導的房地產市場的回調。如果不包括房地產,2023年私人投資增長了近10%。此外,數據顯示,家族企業數量到2023年增加了2300萬家,企業總數達到1.24億家,雇用約3億人。

總體而言,文章整體論調仍然是在“唱多中國”,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繼續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誰在推動耶倫訪華?

公開資料顯示,《外交事務》是隸屬於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系協會的雜志。有分析指,美國外交學界一些比較重要的對外政策主張,往往會以不同形式發表在《外交事務》上,試探外界反應,也成為外界觀察美國對外政策的風向標之一。

深入挖掘一下上述文章的其他信息,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聯系”。

首先,尼古拉斯·拉迪何許人也?

在近期國內媒體的公開報道中,尼古拉斯·拉迪的身份通常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外交關系協會成員”。此前,他還是著名中間派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尼古拉斯·拉迪還是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的官網上,他的身份是“副主席”(Vice Chair)。



那麼,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是什麼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於1966年,是一家致力於加強中美兩國民間交流與貿易合作的非營利性組織。

2023年10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新華社報道指出,習近平對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一直以來積極致力於推動中美各領域交流合作表示贊賞。習近平還指出,希望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各界朋友繼續關心支持中美關系,為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今年3月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在北京舉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出席會議。期間,歐倫斯接受總台CGTN采訪時表示,美國商界期待中國經濟向好,以共謀發展。

而在3月27日,習近平主席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

新華社報道中介紹美方代表時如此寫到:“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黑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艾利森、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等美方代表。”

其中,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被列為首位,體現中方對該組織的高度認可。趨勢捕捉還注意到,在新華社報道的多張配圖中,格林伯格均處於顯眼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回到美國不久,中美關系又出現了積極動態——美國總統主動約中國元首通電話。

新華社報道指出,習近平強調,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這不是“去風險”,而是制造風險。拜登也表示,中國發展有利於世界,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鉤”。



這並非巧合。

4月3日,《外交事務》刊發題為《TikTok法案搞錯了什麼?》的分析文章,觀點清晰明確:國會山應該監管所有的社交媒體,而非僅僅針對“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很明顯,文章針對的,正是眼下美國政壇針對TikTok的一系列打壓措施。



當然,美方“說一套做一套”是常態,聽其言也需觀其行。但這次拜登明確表示,“願安排耶倫財長、布林肯國務卿近期訪華,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避免誤判”,至少是一個積極的態度。

將《外交事務》連續兩日刊發的文章,結合系列事件來分析,或許不難看出一個事實: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為代表的各類組織及相關游說團體,正在對當前白宮的對華路線產生了積極影響。

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時曾指出,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那些來華訪問交流的“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不正是美國“民間”的重要部分嗎?中美關系要穩定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方需要繼續打好“民間”這張牌。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