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90后: 上海殡仪馆旁的独特咖啡馆:90后打造生死的界限(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图/哔哩哔哩@汤木檀泽)


在佳颖看来,殡葬业者本身只是服务行业从业者,和大多数打工人没有什么不同。在“摆渡人”所坚持的、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殡葬服务模式之中,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共情能力,甚至是体力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几天也有一个来面试策划的男孩子,来的时候雄心壮志,但第二天就被24小时on call的工作强度吓住了。”在采访的一个小时之内,佳颖的手机铃声几乎没有断过。400热线电话,会不断将咨询需求转接到她和其他负责人的手机上。


面对公司“24小时接线”的要求,佳颖认为“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没有人能控制逝者离去的时间。只要客户打来,他们就必须放下自己的生活,去照顾电话那端一个素未谋面之人的情绪,因为对方或许正在承受着生命中最大的痛苦。

03

关于“死亡”的重要一课

但有时候,即便是“摆渡人”这样的“专业团队”,也会陷入自我怀疑。

小琳曾在工作中接待过一位17岁的男孩。言谈之中,小琳感受到对方“对生死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透露出自杀的倾向。那一刻她很想安抚对方,却感受到语言的无力:“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死就死了,最好猝死过去,一睡不起。但其实我们做了这行之后,见得多了,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摆渡人”主持的葬礼。


(图/受访者提供)

小琳想到自己接待过的那位90后母亲,想到她对于“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死去样子”的执着。“可是这样真的好吗?错过亲人的最后一面,有时候对生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以她从业四年的经验来看,即便是为自己规划后事的时候,人们也无法做到百分百地感同身受,很难找到一个面对死亡的最优解。但作为从业者,她无权干涉客户的决定。


佳颖也曾以逝者家属的身份经历过这种遗憾。那是中考前夕,父母向她隐瞒了姑姑去世的消息。这虽是善意,却成了佳颖十几年来的一个心结。从小由姑姑带大的她,至今还记得获知噩耗时的崩溃。当时她几乎愤怒地向父母质问:“你们有什么权利不告诉我?”

对投身殡葬行业的年轻人来说,成为“摆渡人”未尝不是他们自我疗愈的过程。

这也是他们成年之后才补上的“死亡通识课”,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现在,他们开始自己摸索,尽管这个过程也会有些曲折。



关于“死亡”的这一课,

或许早晚要补上。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