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哈佛: 哈佛毕业10年回头看 大批孩子过早牺牲于爬藤算法(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梁老师在哈佛


她在文书里分享了许多「不堪」的经历:小学插班时因为成绩倒数,而被老师惩罚站在讲台边上听课,从很小就开始思考「教育者是如何作恶」;大学选专业时,拿到了进医学院的分数,却又忤逆父母之意,报考教育学;实习回到山里支教时发现,教师们大多「表演上课」,孩子们依旧缺乏实质成长;快毕业时,她因此放弃找工作,出国深造读教育,令父母失望透顶。

原来,那些矛盾、冲突和挫折都不是「错误」,那些观察、反思和行为也不是浪费,而是指路哈佛乃至人生的重要引力。如果不是教授解答,她可能会将这封offer归结于「我是尖子生」、「我托福满分」、「我各科拿了a+」。毕竟,这就是她获得的全部规训:如何做个好学生,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拿下稀缺资源。但是,名校不看重这些,甚至有时还会失效。




■早在2014 年,纽约(专题)时报就提出了藤校乐透彩这个词,还有教授写了本书,模拟了藤校的录取规律——如同进入了赌场找规律一般难猜。


美国杰出物理学家巴拉巴西,就讲述过孩子爬藤规划的失灵故事。孩子高一就学了4门AP、拔尖的GPA;十年级暑假,孩子在MIT研究室渡过;十一年级暑假,孩子在哈佛参加教授科研项目;除此之外,他还是校报编辑和游泳队成员。然而,孩子却在申请中全面溃败,被斯坦福等一众名校「全聚德」。后来,巴拉巴西写了一本专门用科学和数据研究成功的书,发现了真相:「成功与标化高分、与拿到名校offer之间并无直接的内在联系,反而是孩子本身的能力表现驱动成功」。




■不同于其他研究成功的书,这本书里有充分的理论和研究,结论也有很强的实操性这一点,这梁绮涵从业七年的一手观察不谋而合,她创办的「拜雅学会」辅导了上百名孩子,无一例外申请上美国TOP40学校,其中不乏顶级名校,但她几乎从不愿意总结某个「爬藤公式」。她引用了来自《The Early Admissions Game》的一个绝佳比喻:美本申请就像参加一场「火星人」做庄的赌局。上桌者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赢,但大学招生官就是火星人一样,根本无法沟通,不告诉你规则,因此上桌者只好去先看别桌怎么玩,并且像模像样的归纳了一些规律,总结了一些趋势。结果等亲自上桌的时候,上一盘推导的结果全部失效。这不就很像每年的发榜趋势分析吗?

然而,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趋势总结下,家长们就想把自己孩子往规律里套,不少孩子在一刚开始就会认为是「弃子」,被排除在好学校之外———标化普通、活动不出彩、甚至有过失败经验。然而,梁绮涵却相信这样的孩子能「赌」赢,为什么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