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崛起時中國和世界的溝通只有消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崛起的時候,我們跟整個世界的溝通語言只有消費的語言。但是在未來,只有依靠新的知識積累、新的情感力量,才可能產生新的可能性。


演講:許知遠

剛才主持人說讓我來回答“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到哪兒去”。


其實我也沒想到我會來這裡,關鍵是,這麼寒冷的天氣,還要假裝非常有熱情。

曉波給我打電話找我來的時候,我完全是盲目地答應了。我其實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在現場,這是我人生最接近成功學的一次。

過去五年間,中國充滿了峰會和論壇,都是用巨大的屏幕和特別抒情而空洞的語言在後面做支撐,那些從來不讀書的人也都會說我的未來有如星辰大海。

但我還是來了,出於與曉波的友情。



在這麼一個時代,所有人都願意談論未來會變得怎麼樣,會不會錯過下一輪機會,或者人生是否有新的拓展?我覺得這個時候友情變得至關重要,每個人都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友情提供了一種真正的慰藉甚至真正的力量,所以我過來了。


我在珠海的時候,會想起對面的澳門,我住在那個像童話一樣明顯是仿制品的酒店,對面就是澳門。

那個地方,400年前是葡萄牙人落腳的地方,一幫傳教士想進入中華帝國的中心,但沒有機會,他們只能在邊緣的島嶼行進。對面那個小小的島嶼,象征了過去幾百年中國人對外開放的態度,也象征了我們此刻坐在這裡只是更漫長歷史環節中的一環。

我想,在澳門那個島嶼上,他們這群葡萄牙人,後來是英國人,找到了更好的落腳點,他們到了廣州。在我們談論深圳奇跡的時候,18世紀末更強大的奇跡是廣州奇跡。


在當時諾大的清帝國只有在廣州城外的十三行邊上允許13個國家的商人們跟中國產生貿易,造就了廣州的貿易模式。在廣州的貿易模式中也很好地展現出中國對外的一種世界態度:我可以允許你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跟我產生邊緣性的接觸,但你永遠不能進城。

我們對外是傲慢的、自我中心的,但是這個傲慢帶來了巨大的“回報”——發生了鴉片戰爭,城門被迫打開,外來者本來僅僅想平等地跟你產生貿易,但他們被迫跟你發生了武力沖突,他們成為新的壓迫者,廣州模式被打破。

這個時候香港開始興起,一個島嶼,帝國的邊緣,盡管是邊緣,仍然被割讓給外國人,但是這個屈辱的本身有更復雜的故事。



今天我們在這裡談論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的奇跡當然有我們非常多的辛勞,有我們非常多的探索和努力,但同時,這個奇跡難道不是一個巨大的外在刺激帶來的效應嗎?

如果不是最初深圳的那些開發者、廣州的領導人看到香港,他們怎麼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動力?如果不是鄧小平前往日本訪問,看到日本整個的新幹線、新工廠,他們怎麼會感慨說現代化大概就是這樣的模樣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