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越来越贵的李宁,终于跌落神坛?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运动员因产品受伤,对品牌必然造成负面影响。


最终,网友们将矛头对准了李宁的“重营销轻研发”——这一点在运动品牌中并不鲜见,但凡事最怕比较,而李宁在研发上的投入,和同行相比确实有些相形见绌。

2020-2022年,李宁研发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2%、1.8%、2.1%,均低于安踏、特步、361等国内同行。2023年全年,安踏的研发费用占比2.6%,达16.14亿元,而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李宁主品牌在过去十年中累计的研发费用在30亿元左右。即便在2021年发展巅峰期,李宁也仅在研发上投入了4.14亿元。


要知道,如今的户外运动赛道,已经远非20世纪90年代的“莽荒时代”可比。

近两年以来,户外运动成了最火的时尚赛道,国内运动市场逐渐呈现细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趋势。而李宁两头不到岸,专业赛事赞助频频失利,户外潮流的风也没赶上。

健身房成为了Lululemon瑜伽裤的天下,始祖鸟凭借冲锋衣出圈,萨洛蒙圈粉了非专业户外爱好者,这“中产三宝”的后两宝都已被安踏收于麾下。




新晋“中产三宝”,卖得很贵,但中产喜欢。


主打“单品牌,多品类”策略的李宁,尽管设计上也在向户外时尚靠,但在专业品类上,还是比不过拥有多品牌矩阵的安踏。毕竟,同一品牌往往给消费者留下固有印象,既可以成为新品牌垂直圈粉的优势,又容易成为老品牌的掣肘。

在时尚潮牌和专业运动之间来回打转,李宁哪一边都没稳住口碑。当初崛起固然有借势国货的运气成分,但也因为运气好,品牌策略上的弱点被掩盖。当潮水退去,风向改变,李宁终究缺了点后劲。

作为创始人的李宁本人,一直将公司的经营寄希望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即使在他回归担任代理CEO期间,他也未曾放弃寻找合适的经理人。但这些年来公司换过多个CEO,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策略的不连贯性。

2023年7月,李宁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努力做好商人,现在还没有做好”。运动员出身的他始终抱有做“中国最棒的体育品牌”的梦想,但在残酷的商场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56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