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2 | 來源: 華爾街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18年5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集中國頂尖科學家開會時,風雨欲來。
當時,美國開始收緊對華技術出口,更多限制措施正在醞釀之中。
習近平表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他說,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從那以後,中國在許多戰略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某些方面甚至趕上美國。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已躋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可與OpenAI和谷歌(Google)相匹敵,生物學家在制藥研究領域不斷突破,工廠裡到處可見先進的機器人設備。
在海上,中國制造的貨船主導著全球航運市場。在太空領域,中國已發射數百顆衛星,用於監測地球的每個角落。除前沿技術外,中國政府還在糧食和能源方面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給自足,並已加強軍備。
這些成就以及其他諸多進展正在鞏固中國及其經濟實力,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迎接與美國持續對抗的時代做好准備,其中包括仍在繼續的貿易戰。當前,中美雙方正進入復雜的談判階段,許多最新加征的關稅已被暫停。
這些進步使中國在商品和服務方面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依賴程度降低。2023年,中國進口總額占GDP的比例降至不足18%,而十年前這一比例約為22%。
然而,中國不太可能實現完全自給自足,去年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從美國進口的1,640億美元。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意味著,在某些領域,完全自給自足幾乎是不可能的。
習近平表示,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規劃體制非常適合贏得未來的科技競爭,使國家能夠將資源集中到需要的地方。但他的努力也可能適得其反,科技自給自足可能導致巨大的浪費,加劇中國的債務負擔,威脅到長期經濟發展。
資金投入是關鍵
早在川普(Trump)首次入主白宮之前,中國就已開始推進科技自給自足。2015年,一項名為“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確定了10個國家優先發展的領域,其中包括機器人技術、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車。
2018年川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習近平的言論更具民族主義色彩。“自力更生”的呼聲變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導致中國基本關閉邊境之後。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是當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讓中國官員們相信,即使減少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中國經濟也能生存下去。
在拜登(Biden)執政時期,隨著美國政府尋求與歐洲盟友合作,以切斷中國獲取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渠道,中國的決心進一步增強。習近平在2023年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他警告稱,中國要為“極端情況”做好准備。這含蓄地指出了與美國發生沖突的風險。
中國的成功主要在於能夠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關鍵領域。
去年,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5,000億美元,是習近平2012年上任時的三倍。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中國的研發支出幾乎與美國相當。
人工智能(AI)是重點投資領域之一。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政府的風投基金向9,600家AI公司投資了近2,000億美元。
地方政府投資部門也為此提供了助力,支持像智譜AI (Zhipu AI)這樣與美國企業抗衡的中國AI公司。這些AI初創企業也從私人風險基金以及阿裡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等中國公司獲得資金。
中國的技術發展正在提升其制造業實力。中國公司購買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相當,使一些工廠老板能夠嘗試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即使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也能運行。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安裝的機器人中有四分之三來自日本或德國等外國的制造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到2023年,中國機器人制造商已占據了本土市場近一半的份額。
在更為復雜精密的人形機器人領域,總部位於深圳的優必選(UBTech)等中國公司正與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Tesla)等美國公司競爭。在電動汽車工廠,人形機器人正接受培訓,學習如何協同工作,以分揀汽車零部件或舉起重型集裝箱並將它們放到貨架上。
去年,北京地鐵站的通勤者們。圖片來源:Na Bien/Bloomberg News
排列整齊的比亞迪汽車在煙台港等待出口。圖片來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優必選表示,近年來該公司3,000多家供應商中有90%位於中國。這表明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賴自身不斷壯大的供應商生態系統。優必選還在采用中國AI先驅DeepSeek的技術,幫助機器人作出更好的決策。
這種自立自強延伸到了核電等高度敏感領域。在上海以南150英裡的三門核電站,2009年開工建設的前兩座反應堆來自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西屋電氣(Westinghouse),關鍵部件當時從美國運來,美國工程師也在現場協助該項目上線運行。
接下來的兩座反應堆也基於西屋電氣的技術。現在,新的兩座反應堆將完全采用中國技術。中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Hualong One)反應堆型使中國能夠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建設時間表,同時也消除了美國未來某一天拒絕向中國出售更多反應堆的風險。
高效的政府協調、國有銀行隨時可提供的融資以及高度發達的核供應鏈,意味著中國已能夠在約五到六年內建成一些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反應堆。西屋電氣在美國最新建造的反應堆耗時十多年才完工,成本也高得多。
對於許多新興行業,中國想做的不僅僅是提供政府補貼和其他財政支持,而是希望推動企業相互競爭以提高效率和創新能力。
中國領先的兩家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和比亞迪(BYD)披露,過去三年共計獲得數十億美元補貼。與此同時,兩家公司表示,在研發方面的總支出已超過200億美元。
最近幾周內,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相繼宣布已開發出新的快速充電系統,可將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縮短至僅五分鍾。
濱州一家半導體制造商的生產線。圖片來源:Cfoto/Zuma Press
在太空發展領域,中國政府的一個側重點是優化改進國產衛星,這些衛星可以捕獲用於建築等民用行業以及國防目的圖像和其他數據。去年,一些美國智庫對全球最佳此類商業衛星系統進行了排名,中國公司獲得了11枚金牌中的五枚。美國獲得了四枚。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hang Guang Satellite Technology)是此次獲獎企業之一,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初始依托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的3,000萬美元知識產權起家,如今正著力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現有117顆衛星在軌運行,該公司號稱具備對地表任意點位單日最高40次的重訪能力。據悉,已有國內用戶通過該衛星網絡,成功獲取美國莫哈韋沙漠某空軍基地內最新型隱身轟炸機的監測影像。
在推動自給自足的過程中,中國目前擁有全球約三分之二的玉米儲備,盡管其人口僅占全球的17%左右,而且中國還建立了龐大的石油和金屬儲備。在金融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持續擴大,替代西方金融支付體系的結算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美國國防部估算,中國近年核彈頭儲備已增至600余枚,增幅達三倍。
實力展現
中國領導人將自給自足視為一種“保險”機制,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保障。這一政策已取得顯著成效。
船舶信息提供商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船廠交付的船舶噸位已占全球總量的53%,而2002年這一比例僅為8%。這一成就得益於數十年的國家政策扶持,包括低價提供造船用地、優惠貸款以及鋼鐵補貼。相比之下,美國去年在全球商用船舶交付中僅占0.1%。
中國造船業的優勢直接推動了海軍建設,目前中國海軍艦艇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現役各類艦艇和潛艇總數超過370艘。
在科技領域,華為(Huawei)等中國企業正在逐步突破先進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瓶頸。
杭州的國家小麥、玉米、大米儲備糧庫。圖片來源:Cfoto/Zuma Press
上海一家造船廠正在建造大型船舶。圖片來源:Cfoto/Zuma Press
近年來,美國試圖通過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芯片,比如英偉達(Nvidia)性能最好的產品,這反而刺激了中國在本土芯片生產方面的加速發展。
2023年,華為發布了一款搭載先進處理器的高端智能手機,業界分析普遍認為該芯片為中國本土制造,引發美國高度關注。近期,華為正在加緊測試一款新一代芯片,力圖在性能上超越英偉達2022年推出的H100芯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計,隨著中國芯片制造技術持續突破,到2027年,國產圖形處理器(GPU)的自給率將從2021年的11%提升至82%。GPU是創建AI系統的核心組件。
中國科技產業持續大力發展的同時,經濟領域仍存在諸多挑戰,比如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對生活水平能否趕上美國標准的擔憂加劇。
經濟學家稱,一種解釋是,高債務水平和房地產價格下跌等結構性問題,正在抵消技術進步帶來的積極作用。
另一種可能是,中國的國家主導模式本身就是問題的重要根源。中國政府在推進自給自足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財政浪費和欺詐現象屢見不鮮。本月,一家由政府支持的芯片企業的前董事長因涉嫌非法侵吞6,500萬美元國有資產等罪名,被判處死緩。
在電動汽車領域,最初有500家公司爭相進入市場,以從地方政府獲得補貼。但此後,大多數公司相繼倒閉,存續企業也普遍難以實現盈利。
資金配置效率低下已對生產率增長構成拖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不進行改革,從2031年到2040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速可能僅為2.8%,遠低於過去十年約6%的平均水平。
“每個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即便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也不例外,”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經濟學家李·布蘭斯泰特(Lee Branstetter)表示。“如果資源使用效率低下,長期來看將阻礙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藏了40年的爸爸竟是陳道明 怪不得她這麼優秀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 陳羽凡白百何離婚後,50歲發福認不出,兒子像媽
- 台灣省回歸後,我看這7位明星必須進入保護名單,他們都非常值得
- Condo鎖盒密密麻麻!多倫多這種公寓最難賣
- 女子在溫村公廁遭襲擊搶劫和性侵
- 特朗普孫女驚艷亮相吸引百萬粉絲 她的美貌也是武器
- Metrotown附近3起襲擊 疑一人所為
-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最新警告:百米超級海嘯席卷西海岸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 與李晨分手6年!范冰冰520罕發聲:還過嗎?
- 拜登確診這癌晚期 為啥沒有早發現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