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8-14 | 來源: 薺麥青青 | 有3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成人教育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個世間,有諸多不朽的豐碑,或是嵯峨的高山,或是矗立的雕像,或是昭彰的史冊。
但也有另一種豐碑,以死延續著生。
在雲南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入口的屏風前,並肩佇立著兩具人體骨架。
●?“重逢”的李秉權、胡素秋夫婦
略高一點的是昆明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李秉權教授;站在李秉權身旁的,是陪伴了他一生的夫人,即昆明醫科大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
而每一位進入到昆明醫科大生命科學館的學生,必須要知道的入館須知就是:
“人體標本是具有非凡勇氣的遺體捐獻者們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敬重無語良師,志做醫學精英。”
《挪威的森林》裡有這樣一句話:“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鞠躬盡瘁,死而未已。半個世紀風雨同路,這一對共和國的醫學伉儷懸壺濟世,照亮了萬千生命,在其身後,熱血化碧,以報家國,用耿耿丹心書寫了一代醫者的生命壯歌。
1922年2月28日,李秉權出生在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的一個靠手工業生活的貧寒家庭。
●?少年李秉權
李秉權上小學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等他上中學後,母親也撒手人寰。他眼睜睜地看著雙親因缺醫少藥而飽受病痛折磨時,就當眾立誓:
“長大後願行醫救鄉親疾苦!”
父母病歿後,成為孤兒的他和兄嫂生活在一起,靠著家裡三架老舊的織布機,艱難度過了自己的高中時代。
中學畢業後,他和同伴步行兩個月到達了昆明,並於 1942年考取了當時的雲南大學醫學院(現雲南昆明醫科大學),依靠微薄的獎學金和貸款完成了學業。
●?上世紀40年代雲大醫學院實驗樓——澄農館
雲南大學醫學院,不僅是李秉權從醫之路的開始,在那裡,他也遇見了自己傾心一生的伴侶——胡素秋。
相較於出身寒門的李秉權,胡素秋完全稱得上是名門閨秀。
父親胡瑛,是與朱德義結金蘭的兄弟,他參加過辛亥革命,曾經是38軍軍長和雲南省代主席,更是赫赫有名的護國將軍。
在父母的呵護下,亂世佳人胡素秋被金尊玉貴地養大。
但這位自小家境優渥的千金大小姐,從未將他日嫁得乘龍快婿,享有夫貴妻榮、錦衣玉食的生活作為人生的終極歸宿。
尚在初中時,胡素秋的家門就被求親的人踏破:“提親者中,多是文武官員、商家、巨富家庭的子弟,還有留過洋的碩士生。其中自然不乏外貌英俊、能力出眾的優秀人才。可我從小性格反叛,一律看不上眼。對所謂媒妁之言討厭至極……”
或許是傳承了父親剛毅果敢的品質,或許是貴族出身,見慣了朱門繡戶、高車駟馬,胡素秋對絡繹不絕、慕名而來的求親者無動於衷。
直到她也進入了雲南大學醫學院,見到早晚泡在圖書館裡篤志於學的李秉權,她那顆從未開啟過的芳心才有了一絲的悸動。
後來,她看到他因貧困只能頓頓吃稀飯也不曾荒廢學業時,看到他一絲不苟,做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時,看到他在學校因缺少骨骼標本便去漫山遍野地尋找屍骨時,她便知道未來的伴侶就應該是這樣一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乍見之歡,繼之兩情相悅,就像當年的杜甫,欣迎傾蓋如故的摯交:“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1949年,胡素秋大學畢業。
●?胡素秋大學畢業照
當時剛剛在昆明醫科大附屬醫院參加工作兩年的李秉權,用自己一個多月的工資買了一支派克鋼筆,作為定情信物,並鼓起勇氣向胡素秋求婚。
沒有重金相聘,沒有花前月下,從此,他們以一支派克鋼筆開始書寫兩人春秋相伴、並肩攜手的醫者生涯。
1949年12月底,兩人喜結連理。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雲南起義領袖盧漢前來參加喜宴,並送上“繡花喜帳”以示對新人的祝福。
●?李秉權、胡素秋結婚照
新婚燕爾,該是濃情蜜意的。但在短暫的假期過後,兩人重新回到各自的崗位,奮戰在醫學的前線。
在兒子李向新的記憶裡,一家人一直過著一種“各自為政”的生活:“幾十年裡,大家都是分別去食堂吃飯,甚至過年都不能團聚一桌。”
父母能坐到一起,平靜安穩地吃個飯,聊一聊各自的病人,就是這個家庭難得的溫馨場面了。
記不清有多少次了,他們剛回家准備做飯,院裡的大喇叭就傳來了緊急通知:
“李秉權急診!”“胡素秋急診!”
事實上,兩人結婚不久,就被時任雲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杜楅]倩兀晌皆旱氖著淌鴕繳
此後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兩人都是在形如戰場的救死扶傷中沖鋒陷陣。
作為雲南省神經外科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李秉權的醫學履歷上有很多“前無古人”的壯舉:
1954年10月,李秉權在無專門病床、無固定助手、無開顱專科器械設備、無專科護理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創立了雲南省第一個腦系科門診,填補了雲南省無開顱術、無神經外科的空白。
●?李秉權在做手術
1966年5月5日,雲南省首次開展“人體大腦半球切除術”,這次醫學展示由李秉權執刀,成功地為一例患癲癇8年並左側偏癱的16歲男青年進行右大腦半球切除。
這名青年手術後恢復良好,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崗位,開始了自己嶄新的人生。
1978年,李秉權與五官科醫生合作,施行全國首例“經顱中窩硬膜外進路面神經移植術”,並大獲成功。這一年,他還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並獲獎。
第二年,李秉權又大膽創新,運用“顱骨大骨瓣切除並腦室外引流聯合減壓法”搶救顱腦火器傷員。
在搶救的52例傷員中,除一例因轉運來時已處於深昏迷重度腦水腫,高熱死亡外,其余傷員全部成活,死亡率大大低於第二次大戰以來世界各國的治療水平。為此,他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軍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李秉權榮獲一等軍功
從醫幾十年,他成了中國神經外科手術中赫赫有名的“一把刀”, 不僅以“庖丁解牛”般細致入微的精神去探索生命的奧妙,攻克醫學難題,更是以妙手回春的精湛醫術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從生死邊緣搶救回無數的生命。
那時的李秉權雖然已是國內外知名的神經外科專家,但仍不放棄任何進階的機會,他參加過國家腦系外科進修班及各種學習班,年近花甲之年,仍前往法國進行深造。
為了醫療事業,他經常將自己置於險境,暴露在X光下為病人作氣腦造影、腦室造影、腦血管造影,一周要承受數十張片子的射線量,承受著白血球、血小板嚴重減少,肝功能受損等健康損害……
作為生死邊界的擺渡者,他渡人無數,卻也因積年累月的嚴重透支,導致身體釋放出的危險信號越來越頻繁。
直至古稀之年,拿不穩手術刀了,他才不再走上手術台——退出了自己馳騁一生的疆場。
正是因為這份醫者仁心,患者贊譽他:“除胸外科,外科手術他能從頭開到腳,而且內外婦兒中醫都會,麻醉、護理兼施的醫生。”
李秉權不僅是雲南省神經外科學的奠基者,也是我國神經外科功勳卓著的開拓者之一,填補了中國神經外科的多項空白。
舒婷曾在她的《致橡樹》裡寫道: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因此,他有他的足以傲視群儕的成就,她也有她至高無上的榮耀。
當李秉權夜以繼日地在手術台上救治危重病人時,妻子胡素秋也漸漸地成長為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的“台柱子”:
她曾采用10余項先進的醫療技術,開展了近20種不同類型的手術,為廣大患者帶去了福音。
●?胡素秋早年工作照
多年前,面對婦產科教學缺少相關教材的現狀,胡素秋將自己臨床中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編寫成講義講稿,以供年輕的同仁們和醫學院的學生們學習借鑒。
1982年,她編寫的中國第一部有關婦女更年期的書籍——《婦女更年期衛生》出版,該書毫無爭議地成為樣本級教科書,這對於當時國內落後的婦科領域無疑是一座新的裡程碑。
●?胡素秋編寫的《婦女更年期衛生》
但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因為分身乏術,她曾為不能悉心地照顧家庭、孩子而無比內疚,也曾為“子欲養而親不待”而長慟不已。
有一次,胡素秋在保山、大理、芒市一帶下鄉巡回醫療。剛到瑞麗,胡素秋就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人在異鄉的她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她強忍內心難言的愴痛,其後,繼續奔波於偏遠村鎮,為那裡的病人帶去生命的曙光。
李蘭娟院士曾說過:“什麼是最大的快樂?我看到那麼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胡素秋親自培養的許多醫師後來都成為雲南乃至全國醫學領域卓有建樹的人才,她撰寫的專著和論文迄今仍被奉為醫學界的寶典。
●?胡素秋生前在家裡進行科研留影
因為積勞成疾,胡素秋的腹部曾動過三次手術,在瀕臨巨大的風險時,李秉權在搶救其他危重病人,沒能守在妻子身邊。
李秉權為此十分愧疚,但胡素秋並沒有埋怨丈夫。同為醫生,她知道他在患者與親人之間的艱難抉擇,也明白他作為醫生救死扶傷的責任擔當。
他曾經不無驕傲地說:“一個同行好老伴兒是他最寶貴的三件‘財產’之一。”
●?李秉權、胡素秋夫婦合影
大女婿林文俏曾在自己的文章裡記下了一件事情:
“胡素秋子宮切除手術中發生大出血休克,李秉權因為有病人要搶救,未能守護妻子。
後來,胡素秋跌倒腦出血,近七十高齡的李秉權親自操刀,把妻子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1993年4月,胡素秋退休。但她退休後的生活不是含飴弄孫,不是以享天年,而是堅持坐鎮門診,直到85歲的高齡。
●?李秉權、胡素秋夫婦在家中合影
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
因為醫者之德,醫者之才,皆關乎人類健康的福祉、生命的宏旨。
以近佛之德為醫,以近仙之才從醫,敬佑生命,普渡蒼生,胡素秋和李秉權都做到了!
1993年,71歲的李秉權退休了。
但他並沒有徹底地離開過工作的崗位。
除了參與會診、看專家門診之外,他每天都在伏案讀書,寫作,翻譯醫學著述。
與此同時,曾經和他一起在手術台上搶救生命的同事和戰友,都在漸漸老去,並相繼辭世。
在目睹生命逐一落幕的悲愴時,他也在思考死亡是否就是生的結束。
他回想起在大學學醫時,他和幾十名學生只能共用學校僅存的一具骨骼標本。為了做更深入的醫學研究,他時常和同學們冒著被敵機轟炸的巨大危險,去亂葬崗尋找那些可用的屍骨。
●?與學生探究學術問題的李秉權
每找到一具像樣的屍骨,他們便在野外支起鐵盆,燃起枯樹枝,將屍骨煮沸、消毒、晾幹,最後將其制成骨骼標本,再對照筆記學習。
也是從那時開始,骨骼標本對醫學的重要性,便深深根植在李秉權的心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青島醫學院參觀。當李秉權看到自己的恩師沈福彭教授的遺體被做成了骨架標本,提供給醫學研究時,他頓悟死亡不會真正地終結生命,被延展的生命價值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長存人間。
●?沈福彭教授遺體被做成的骨架標本
2000年伊始,李秉權就向夫人和三個子女公開了自己“捐獻遺體”的決定。
胡素秋的三個孩子難以接受:中國人都講究百年之後,“入土為安”,更何況“‘禮有五經,莫重於祭’,遺體捐了,讓後人去何處祭拜?”
李秉權緩緩說道:
“我做了一輩子的醫生,死了以後也要拿這身‘臭皮囊’為醫學作一些貢獻,學生在我身上練熟後,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
我患過腦腔梗、高血壓、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後,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學使用。”
2005年3月8日,李秉權夫婦同時領到了昆醫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發給他們的捐獻遺體“榮譽證書”:
病榻上的老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總算是了了我的心願了!”
●?李秉權生命最後歲月
21天後,李秉權去世。
其後,諸多繁冗的追悼程序都被省略,他將遺體捐給了自己奉獻了一生的昆明醫科大學。
他也成為了雲南省醫學界捐獻遺體第一人。
按照李秉權的遺囑,他體內的病灶被做成若幹標本,放在形態學陳列室裡;他的骨架制成標本,立在標本室最醒目的位置。
林文俏曾回憶:“2012年,我們回到昆明,第一次在昆明醫科大學的生命科學館裡見到岳父的骨骼標本,當目光落到骨架左側的‘李秉權教授生平’幾個字時,夫人頓時熱淚盈眶。她沒有想到,一別七年,父女竟會以這種方式重逢。”
作家史鐵生說過,“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生前,他釋放了最大的光焰;死後,他仍燭照著那條永無止境的醫學長路……
李秉權的離開,曾讓胡素秋了無生念。
有時她站在他曾經伏案的書桌前發呆,有時也會到生命科學館陳列室裡去看他煢煢孑立的樣子,有時她情不自禁地遠眺,好像他隨時都能向她走來……
而恍然夢醒處,她才真正意識到,他的離去,也帶走了她對生的熱愛與眷戀。
“他走了以後,我既不想生活,更不想工作。”
她在《九十自述》中記錄了那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李秉權與我相識62年,結婚56年,歷盡坎坷,相依為命。去年他先我而逝,回顧此生,無怨無悔。他病逝的巨大打擊曾令我萬念俱灰,音容宛在的言行又讓我擺脫悲哀,重燃生命之火……”
因為預感到自己的離開會讓妻子陷入到無比的悲痛中,李秉權曾對胡素秋說:“我已經80歲啦,你也快80了。來日已短,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倆總會有一個要先死去,但留下的那一個一定要好好活著。”
“小葬於墓,大葬於心。”在靡日不思的無盡追懷中,胡素秋念及丈夫的殷殷囑托,於是打起精神,開始如常生活,按時出診。
丈夫離世的同一年,胡素秋也寫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
“眼角膜、進口晶體、皮、肝、腎等供給需要的病人,然後再解剖,骨骼制成骨架懸於解剖室。”
●?胡素秋遺囑
2015年,93歲的胡素秋追隨李秉權而去。
胡素秋去世4年後,她的骨骼被制成標本,和丈夫李秉權的骨骼標本一起並立在昆明醫科大學的生命科學館。
闊別14年之後,她終於重新回到他的身旁。
白骨相見,魂歸來兮;生而不離,死後相依。
當他們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母親再次站在一起時,落下了眼淚:“他們‘重生’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延續他們的愛情,也回到了他們熱愛的講台,世世代代向學生傳授人體骨架奧秘。”
這個世上最浪漫的兩件事,一是以身許你,一是以身許國。
著名散文家秦牧曾寫下過這樣的獻辭:
“玻璃櫥裡是他特殊的墳,玻璃櫥外是他浩瀚的愛。”
我想,於這浩浩湯湯的歲月長河,於這白雲蒼狗的悲喜人間,人生的意義如何附麗?而生命的價值又如何度長絜大?也許眾生營營,各得其所。
但李秉權和胡素秋卻做出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生生不息的大愛才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謹以此文,致敬中國醫者!
參考資料:1.《仁醫良師----李秉權》張曉嫻.雲南人民出版社2.《傳奇醫學伉儷的“特殊重逢”:把靈魂賦予教學骨架》中國新聞網3.《“無語良師”李秉權》昆明醫科大學4.《致敬!這兩位夫妻教授,偉大!》 中國生物技術網5.《夫妻捐獻遺體制成標本再聚首 生為醫學教授誓做無語良師》大國脊梁人物志
遇見薺麥青青
薺麥青青與你一起書世間萬相,品人生百態,最終,找到一條自我修行之路。
86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 年下戀無養老規劃
- 一個家庭最大悲哀:父母向孩子借運
- 中國家庭主婦46歲學畫畫 潑辣生猛
- 大溫房屋被縱火 警方尋找三名嫌犯
- 物價漲 加國人不買這10種日常用品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 愛奇藝、騰訊、優酷甩出"巔峰劇"火力全開,誰能登頂獨占鰲頭?
- 大溫公交客流量暴漲 竟超過了大多
- 好懸 保守黨4票優勢保住溫莎席位
- 大溫百萬豪宅違規加建 買家要退訂?
- 餐廳關閉潮 又一日本餐館將關閉
- 大溫這公園附近男子被刺傷被送院
-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潛在通脹升 央行6月降息概率下降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不堪低價沖擊!歐盟擬對中國跨境電商征稅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真要"棄"台?盧比歐:台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大溫議員:BC應加強市政支出的監督
- 報告稱大溫4月份公寓銷量下降20%
-